土专家领出致富路—“苦瓜大王”杨文昌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07-13 17:07   点击率:1190打印】【关闭

  说起苦瓜大王杨文昌,漠沙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新平元江峨山都美名远播。这位苦瓜地里走出来的省委联系专家,用二三十年的光阴,潜心专研,大胆尝试,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产业致富路。

微信图片_20200713162503 (1).jpg

科技示范带头人

  如何充分发挥热区资源优势,找准曼勒社区特色产业,通过多年的摸索,杨文昌选准了反季节苦瓜,一种就是三十年,从苦瓜复壮提纯育苗,大棚滴灌,稻瓜轮作,从一亩试验田到6000亩高标准苦瓜田,从单产3000元到三万多,从盲目追求产量到绿色生态标准化生产,生产理念不断更新,生产技术不断变革。杨文昌始终走在先,试在前,当表率,做示范。2000年,试种反季大棚苦瓜11.3亩,实现苦瓜总产量5400公斤,总收入101700元,亩产翻了一番。2015年推广喷滴灌栽培技术4400亩,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2016年推广“稻—瓜”轮作5000亩,有效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培育新品种、引用新技术、激发新模式、有效推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坝区轮种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万亩,形成“稻—瓜”轮作,“稻—鱼”同养的发展模式,以蔬菜为主、以苦瓜作为轮作换茬作物、主导产业突出、多种模式并存的产业结构。

微信图片_20200713162503 (2).jpg
微信图片_20200713162503 (3).jpg

产业发展领路人

  产量出来了,销路成了问题,为拓宽市场,杨文昌带领党员积极闯市场,到昆明蔬菜市场跑销售,引进新平东绿公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将农民的“小生产”引向社会的“大市场”,支部党员通过片区负责制,对分散的农户进行组织发动,招商引资找销路,实现省内外联营,搭建网络信息产品销售体系,实行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品种育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运输销售的经营策略,形成了“公司+支部+协会+农户”发展模式,拓宽了苦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8年以来,漠沙苦瓜逐步走出国门远销海外。2020年社区经济总收入1亿多元,人均纯收入1.7万元。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小轿车逐步进入了家庭。

微信图片_20200713162503 (4).jpg

人民群众贴心人

  作为党总支书记,杨文昌始终感激群众的信任,牢记服务群众初心,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对于困难群众,杨文昌时刻挂记在心,他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鼓励农户发展苦瓜种植,扶持他们生产垫本,使很多农户种植苦瓜摆脱贫困。2010年以来苦瓜协会累计扶持农户764户,扶持资金246万元,受扶持的农户有的成了种植大户,有的成了产品营销户,有的盖起了新房。曼勒社区小曼妹小组的杨洲,一家4口,耕地面积不到2亩,经济很困难,通过杨文昌的扶持带动,尝到了栽种苦瓜的甜头,2010年他种植5亩苦瓜收入达75000元,仅苦瓜收入人均超18750元,盖起了新房。

微信图片_20200713162503 (5).jpg

      杨文昌说,感谢领导和村民的信任,我已经连续任了十二年的党总支书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们扩大了种植规模,成立了苦瓜专业合作社,进行统筹统销。好多人说,我是漠沙的“苦瓜大王”,现在我当了支书,没有时间干农活了,我家苦瓜种植面积成了村里最少的了。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算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直牢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上一篇:漠沙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出“取经借宝”
下一篇:漠沙镇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变了“味”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