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漠沙镇鱼塘村,辖17个村民小组,717户2874人,党总支下设1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8名。近年来,鱼塘村党总支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乡村发展总抓手,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发展之路。 
一、抓组织强队伍,筑牢战斗堡垒。一是组织在一线建强。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持续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果,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深化村级组织大岗位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和村小组党组织部书记,挖潜培育本土人才,储备后备干部5名,打造乡村振兴“火车头”。二是队伍在一线成长。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培养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入党,近年来,共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开展无职党员定岗设责,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围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环境提升等提出“我为发展献一策”8条。把乡村振兴作为村组干部和党员培训必修课,开展“万名党员进行党校”、农村基层干部主题培训3期,提高村级党组织引导群众、带富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提颜值亮底色,绘就整治画卷。一是多元共建激发内生动力。探索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通过“集体资金+群众自筹+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党群共建模式,调动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能动性,实现了由“干部干、群众看”到“一起干、齐点赞”的转变。松树山、粑粑寨等5个小组集体出资100余万元,村民轮流出工,干群齐心建设公厕1座、修建公共停车场3个、建设文化活动场所1个、硬化小组道路2公里。二是多元盘活改善人居环境。扎实做好农村危房闲房旧房安心拆除“后半篇”文章,盘活土地资源,提升乡村颜值。上曼孔小组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拆除后连片面积不大,暂时不用于规划建设的土地,就近分片到户,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完善长效评比机制,做实后期管护;对拆除整治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修建停车场、康养休闲小憩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挖潜力提质效,探索共富路径。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在鱼塘梁子片区开发了1.2万亩优质冰糖橙种植基地示范园,种植沃柑6000亩,冰糖橙4000亩,卡拉卡拉脐橙2000亩,打造云南省单户连片最大的柑桔种植基地。二是推进联农带农。依托鼎成等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订单生产、委托种养等方式,带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辐射带动119户群众发展柑橘产业。农户除可收到流转土地费用外,还能到基地再就业,以“保底工资+超产分成”的分配方式增加农户收入,实现收入多元化和身份的转变。现基地固定农户人均务工收入达3.6万元,人均增收3万多。 
四、强服务抓协商,激发善治活力。一是做实精细化治理。把党建、综治、警务等多种网格合并为“一网统管”,划分18个综合网格,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处等积极作用,采用“123”工作法推进“党支部”与“网格”深度融合,有效调解永金高速占地补偿、邻里冲突、婚姻家庭等纠纷30余起,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突出重点群体服务管理,为56名农村“一老一小”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就医就学等关爱服务。深化村级帮办代办服务,为村民代办宅基地申请、农村低保申请、法律咨询等业务1242件,帮办代办好评率达100%,扎实为群众办实事。二是做优协商在基层实践。突出民主协商、群众参与,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0次,切实推动协商出共识、出办法、出感情、出团结。围绕柑橘黄龙病防治、小组零星种植的柑橘类果树清除等内容开展院坝协商,助推农业基地突破发展。针对群众争抢用水情况,通过“开放式参与”和“下沉式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协商共议,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协调资金、人力,采取“小组—农户”轮流引渠、储水,妥善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