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磨盘山“孕育”出千余万株滇重楼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8-24 22:08   点击率:9打印】【关闭

       (记者:李云春 钟应生  通讯员:赵丽)滇重楼,别名独角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无论从育苗到栽种对环境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很难实现大规模人工育苗栽种。但是,在新平县磨盘山就有一位种植户花了两年的时间成功育出了一千多万株滇重楼,并实现了部分规模化连片种植。

UF@8MCEAM8VT7WH~XB@Y]83.png

      走进磨盘山,绿水青山尽收眼底,由于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2015年,从事了多年滇重楼种植的裴兴科一眼就看中了紧邻磨盘山的平甸乡宁河村,并一口气向当地村民承包了120亩土地,总投资两千多万元进行滇重楼育苗,并试种了一部分。如今,两年过去了,裴兴科育下的滇重楼籽破土而出,一千多万苗滇重楼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看着这些堪比黄金的“宝贝”,他告诉记者,到明年,这些苗就可以正式进行移栽。当很多人都以为他将在附近承包山林,进行大规模林下种植时,裴兴科却道出了自己种植滇重楼的成功秘诀。

K5U@QPWZ3ZY%_OFP5BFZG~A.png

       种植户裴兴科  从我从事这么多年,可以说从2012年开始摸索总结的经验,林下种植(滇重楼)是不科学的;主要是反映在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关于防盗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植物抢肥,新型的作物与传统的长在地里的那些作物抢肥、抢光的一个矛盾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水的管理问题,也就说水肥是涉及一体化,从这个情况来说,以我个人来说,建议一般的人不要轻易尝试林下种植。

       在种植滇重楼的路上,裴兴科也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他在老家承包了大量的山林进行滇重楼种植。但是几年下来,他发现,在林下种植的滇重楼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水肥难以控制,致使滇重楼只长茎,不长根,这也让他的收获大大减少。裴兴科说,每个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许多人在种植重楼的时候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时候甚至走进了栽培管理的误区。

     

]HD2AW8AIM0RV6J9NW$IURT.png

       种植户裴兴科 从中耕管理来讲,每个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再一个作物在夏季的时候,它是以长叶、长根茎为主。但是我们这个中药材从立秋后开始长块茎,我们最终要出售的是块茎,所以在整个中秋节期间,从立秋到中秋季期间,一定要搞好水肥的管理,这是跟风种植后存在的一个误区。

      经过自己多年来不断的学习、摸索和探究,裴兴科逐步掌握了重楼各个时期的生长习性,终于在磨盘山成功培育出了这一千余万株滇重楼,这也将对我县重楼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种苗和技术支持。

上一篇:平甸乡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会
下一篇:平甸:党建指导员成为助推基层党建工作的“舵手”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