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磨盘山上,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彝族村——平甸乡宁河村。这里绿水青山、森林环抱。该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623人。过去因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环保意识不足,存在垃圾乱堆、污水直排、村容杂乱等现象。近年来,宁河村“两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支部带动+群众参与+长效管护”的模式,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蝶”变。


党建引领,凝聚整治合力 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在宁河村党总支书记龚家龙的带领下,“村两委”深入各小组,划分并认领“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包保5-10户,带头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拆除私搭乱建,整治“五堆十乱”。引导农户将柴草、农具等生产生活物资定点码放、整齐堆放,要求柴堆"码顺、垛齐、靠边",对清理出的零散闲置土地,按照"宜菜则菜、宜绿则绿"原则,按需规划建设生活化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确保既满足农户日常使用需求,又保持村容整洁有序。 建设党群联动机制。宁河村聚焦人居环境治理痛点,全力开展“村庄清洁”专项整治行动。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各小组群众自发参与冲洗小组内的道路、污水沟、垃圾堆放点,整治卫生死角,清运垃圾,拆除乱堆乱放。截止目前,累计出动洒水车2辆,运水392立方;出动垃圾清运车2辆,清运垃圾16吨,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动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为生活环境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补齐短板,夯实硬件基础 2023年以来,宁河村通过村级补助50万元,农户自筹18万元资金,投工1000多人次,出动车辆自行推出障碍物,实施了朵舍宗、啊梯佐村庄道路的硬化。项目实施后,宁河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及提升。群众整治人居环境的热情及参与度空前高涨,切实为人居环境整治找到了突破口,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断完善及升级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为解决下新田群众出行难、人居环境整治难的问题,群策群力实施了下新田小组村庄道路硬化项目。项目采取村组出资一部分,群众按能力自愿集资一部分,自行无偿拆除影响道路建设的附属建筑物等其他杂物,并按比例自筹道路铺筑需要的毛块石搬运到指定地点,最终在村组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小组860米村庄道路硬化,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机制保障,培育文明乡风 宁河村强化制度保障,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构建“党建+烤烟产业合同产量分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联动机制,将环境治理责任融入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生态保护、经济效益与基层善治深度融合。以《庭院三包承诺书》为量化依据,设置“环境卫生”“畜禽圈养”“绿化管理”“容貌秩序”四大维度评分标准。对垃圾处理、绿化情况、家禽散养、杂物堆放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开展人居环境考核。人居环境考核以月为单位实行动态检查评比,每一轮次坚持实施“排查问题—限期整改—考核评估—结果通报”闭环机制,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问题,以群众为中心,形成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整治成果与烤烟产业效益挂钩,避免“一阵风”式治理。坚持因地制宜是根本,保留村庄原有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宁河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文明建设,让村庄更美丽、村民更幸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