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慰问调研活动方案的通知》(新扶组发〔2018〕4号)文件要求,县交通运输局精心谋划,于2018年2月2日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带着亲切的问候及慰问金深入帮扶联系点平掌乡梭山村开展扶贫慰问调研活动。此次慰问活动对象是我局驻梭山村盘龙村的驻村干部、梭山村两委班子成员、平掌乡联系梭山副书记、副乡长共计19人。在慰问同时,充分听取驻村干部、平掌乡联系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脱贫攻坚中困难问题,总结经验做法。现就对慰问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掌乡梭山村委会,位于平掌乡东边,海拔1800米,距县城165公里,距平掌乡14.5公里,南邻墨江县,西邻镇沅县。管辖16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村,共640户2185人,人均纯收入3513元,耕地面积2383亩,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玉米、茶叶和养殖,经济结构单一,属典型的少数民族人数众多的山区贫困村。梭山村建档立卡户有68户,其中,县交通运输局联系帮扶32户。 二、扶贫取得的成效 (一)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完成梭山村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项目4条3.166公里,完成投资298万元;二是完成危房改造65户,完成就近就地集中改造项目(山神庙搬迁点、老施寨安置点)34户。 (二)社会救助取得实效。一是县交通运输局职工捐款2.46万元;二是拨付36万元,用于梭山村农村公路养护保通;三是协调江苏建星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捐款15万元,助力脱贫攻坚。 (三)结对帮扶活动氛围浓厚。一是通过采取“一帮一”“一帮二”的形式,21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共走访32户建档立卡户10余次;二是积极开展扶贫日宣传活动、宣讲十九大精神、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和“关爱民生,寒冬送暖”走访慰问等一系列活动;三是定期走访,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致富方案和巩固提升方案,切实帮助其脱贫。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严格政策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前提。县交通运输局严格落实行业帮扶、挂包帮转走访、易地扶贫搬迁等精准脱贫相关政策,全面完成了122条425公里的贫困村、直过民族通村道路硬化项目建设任务。 (二)领导重视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关键。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书记及副局长、各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把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路政员纳入办公室成员,分管领导作为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的现场指挥长指挥协调好本辖区内的在建项目推进,增强乡镇(街道)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 (三)发动群众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核心。为了进一步转变梭山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的动力,县交通运输局与梭山村委会联合开展“知恩 感恩 爱党 爱国”主题教育活动,让梭山群众牢记党的恩情,感谢政府对广大困难群众的关心、帮扶和支持。同时,向他们积极宣传“国家政策确实好,自身努力不可少”,要通过依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多措并举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基础。为保证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我局制定了《新平县交通运输局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新平县交通运输局精准脱贫百日攻坚贫困村直过民族通村路硬化项目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关于扶贫联系点平掌乡梭山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精准脱贫百日攻坚危房改造和就近就地集中改造项目帮扶实施方案》及《平掌乡梭山村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措施,根据方案,细化目标,落实责任。 (五)严肃纪律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保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轻车简从,不加重基层负担,自觉接受各项检查与群众监督。 四、致贫原因分析 (一)受教育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薄弱。一是梭山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二是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有的贫困群众仍未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的自然经济状态,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从根本上分析“我为什么贫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脱贫的路子在哪里”。 (二)基本种植业产值不高,收入水平低。多数群众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玉米、茶叶、核桃等传统种植业,这些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不高,费力不挣钱。再加之,收入主要靠人工劳力,大部分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三)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条件差。梭山村属我县旱腰带偏远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居住环境较差、资源贫乏。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内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四)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教育成本过大。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大病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五、思路和对策 一是加强思想扶贫力度,加快转变观念。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要加强向贫困人口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分析致贫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坐等靠要可耻”的正确理念。另外,梭山村应倡导人文关怀,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定期扶持等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加大对“为人子”教育力度,“为人子”赡养父母是每一位子女应尽的义务。作为父母也要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尊严。 二是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增强个体发展能力。根据梭山实际需求,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全方位靶向式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工农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每个有脱贫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是强化产业扶持力度。让贫困户群体形成竞争机制,谁发展的产业多,就给谁的补助多。通过物质鼓励,达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四是运用科技创效益。县工信局、县工商联、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县住建局、县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应主动进入农村、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理论指导,传授技巧方法。让有理想、有抱负的群众,少走弯路、错路,甚至不走弯路和错路,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