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要求的“四好农村路”已有十年。十年来,新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坚持以“交通先行”战略为统揽,把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目标,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572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5351公里,占93.5%。全县124个建制村通硬化率达100%,1533个小组基本实现一个小组通一条硬化路目标,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向村村连、户户通延伸”。2018年、2019年新平县连续两年被为为市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2022年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十年建设,公路实现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新平县在高位组织实施大戛、永金两条高速公路的同时,坚持把完善农村公路作为重要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探索建立了以省、市奖补资金为引导,县级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为“四好农村路”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累计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3000公里,完成投资28.9亿元。一是交通助力实现脱贫。2017年组织实施完成贫困村、直过民族通村道路硬化项目425公里,惠及建兴、平掌、老厂、水塘等9个乡镇(街道)37个建制村539个自然村共69945人,为全县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贡献交通力量。2017年底,全县12个乡镇(街道)、124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目标。二是交通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新平县抢抓国家、省、市交通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谋划,创新融资模式,借助县级融资平台,积极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合作,探索公路沿线资源配置与项目同步开发模式,争取到国开行贷款支持21亿元,全力推进实施新平县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420条1235公里,随着项目的完工,全县实现一个小组通一条硬化路的目标,农村公路从“窄”到“宽”、从“通”到“畅”,群众出行幸福指数大幅攀升。三是交通助力产业发展。“公路延伸到哪,产业就跟到哪。”“四好农村路”是促进沿线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铺下的一条条路,连起的是万千群众的心,通往的是致富的路。水塘镇是“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乡镇,更是农村公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样板”。据统计,水塘镇柑橘产量由2017年的1.2万吨提高至2024年的5.9万吨、产值由2017年的0.324 亿元提高至2024年的3亿元,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几翻,水塘镇成为褚橙之乡,褚橙品牌享誉海内外。四是交通助力旅游发展。素有“花腰傣之乡”誉称的新平,是旅游的圣地。新平县立足“交通+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优化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提升整体通行能力,着力打造交通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交通旅游经济新业态。地处哀牢山上的耀南村,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石门峡、南恩河瀑布、茶马古道景区、哀牢山云海、金山丫口原始森林,又有文化底蕴深厚的耀南烈士陵园、大平掌战斗遗址,2022年恩水公路(戛洒镇-金山丫口)美丽公路全面提升改造,沿途设置了游客休息场所和观景台,交通标志清晰、美观,耀南村成功申报为省级金牌旅游村,真正实施公路与生态、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五是交通助力农民增收。“老乡富不富,基础在公路”。新化乡瓦白果小组群众实实在在尝到了农村公路戛洒的甜头。2023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道路PPP项目,促进了瓦白果小组支柱产业烤烟、冬桃等产业发展。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00亩,冬桃产值增加到90余万元;烤烟产业提升达206万余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722元。 
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护好公路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十年来,随着新平县农村公路网的不断健全,怎么让农村公路这条“血管”健康、通畅,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养分”和“活力”,成了交通部门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一是完善机制,养护管理有保障。围绕“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新平县着力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养护水平、创新养护机制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应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策略,推动农村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下发《新平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新平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全县纳入列养农村公路里程达4540公里。通过“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类养护模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各有分工、相互补充”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良好局面。二是创新思路,日常养护显活力。破解养护资金不足困境,探索推进“党建+N”养护体制,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及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县上下形成“我的路 我来管”的爱路护路意识。平甸乡梭克村波倮中寨小组村委会投资购买施工材料,小组村民自筹资金,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自主修复小组党员活动室至烤房段道路及沟渠。建兴乡建兴村、盘龙村、中寨村结合村内劳动力少等因素,采取按季度由村内剩余劳动力集中养护方式,帽盒村、马鹿社区、磨味村将养护路段分至各小组,各小组通过一事一议或出义务工的方式进行养护。者竜乡峨毛村结合公路分散、里程长等特点,采取受益村+半专业管养队伍的方式压实管养责任。三是争取资金,养护工程提效能。在做好日常养护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危桥改造、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等养护工程,有效解决全县因道路修建早导致的部分路段破损严重等问题。十年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4件698公里,危桥改造32个,安防工程隐患里程963公里,打造美丽公路22条777公里。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路况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安全出行条件有效改善。 
惠民为本,运输出行便捷高效 路通了,运也要畅通。新平县全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坚持“多样化”运营,以城乡公交、区域性循环农村客运为着力点,围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一是定制多元化出行方式。结合全县群众出行需求,在原有班线车、农村客运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推动实施定制化客运,发展多元化运输,以满足农村群众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二是发展城乡公交。开通县城至磨皮村、宁河村、他拉村、红星村、化念高铁站、居拉里村等农村公交线路12条,投入运营车辆20辆,不仅实现了“村到城”的出行便利,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聚集与融合。专项解决小学生上学出行问题,开通了4条学生公交专线,站点20个,投入新能源公交车8辆,画设公交车临时停靠站标识40个,不仅为客运企业增加了收入,也切实保障了新平一小400余名学生安全、快速出行需求。三是探索实施客货邮试点工作。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村级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统筹解决农民群众出行、物流配送、快递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水塘镇大口村、现刀村,桂山街道亚尼社区,古城街道他拉社区,以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为原则,融合快递物流、邮政快递、供销社、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运输资源和条件,合理调动运用闲余客运运力,解决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运输困难和短板,加强运输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模式。 
公路通,百业兴。过去十年,新平县通过“四好农村路”与乡村产业、乡村文旅、乡村振兴等融合,取得“交通+”综合效益,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当好乡村振兴“先行官”,以“畅、安、舒、美、绿” 的优质通行环境,带动路衍经济崛起,为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交通运输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