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相关要求,为全面了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准确掌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动态和能力表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实现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决定对全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分析研判和调整充实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责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轮换。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把政治立场坚定、有法治观念、热心为群众服务、能带头创业致富、办事公道、乐于奉献、作风民主、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着力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从严管理监督,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二、方法步骤 (一)认真分析研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现状(5月20日—6月20日) 1.明确分级评定标准。依据“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执行。 称职:能很好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很好带领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讨论决定本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本村(社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能很好带领群众致富,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能很好联系服务群众,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支持和保障村(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能很好维护农村稳定,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很好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本村(社区)党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 基本称职:能较好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较好带领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讨论决定本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本村(社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能较好带领群众致富,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能较好联系服务群众,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支持和保障村(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能较好维护农村稳定,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能较好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本村(社区)党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 不称职: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简单粗暴、群众反映强烈、年龄大无法胜任工作、长期“走读”不能坚持日常在村(社区)工作以及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 2.组织开展集中排查。由各村(社区)联系领导抽调研判工作队员,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排查,通过实地查看实绩、走村入户个别谈话、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品德品行等方面的情况。 3.客观准确作出评定。在集中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和平时工作情况,民主评议情况,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逐一分析研判,形成初步材料,提交乡组织办,召开乡党委会,综合分析研判,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并及时向县委组织部上报评价情况和调整名单,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1)开展民主测评。组织召开村(社区)“两委”干部、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开展民主测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村(社区)联系领导和研判工作队员到会加强指导,实际参会人数达到应参会人数的4/5,方可开展测评。测评程序为,一是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对任期以来德、能、勤、绩、廉等情况作述职发言;二是组织参会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梳理汇总后,报乡组织办备案;三是乡党委联系村(社区)领导作总结讲话。 (2)乡党委作出评定。研判小组结合集中排查情况、民主测评结果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日常表现形成分析研判初步报告材料报乡组织办,乡党委召开党委会进行研究,开展综合分析,按照“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所辖村(社区)每个党组织书记提出评定意见,评定结果存档备查,形成综合评定报告。对评议为“不称职”的,扣发岗位报酬,提出调整方案。 4.建立工作台账。结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台账,及时更新完善,加强管理。对软弱涣散的,联系领导要带领研判小组“一村一策”拿出方案进行重点整顿。 (二)坚决撤换“不称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月20—7月20日) 1.组织谈话促其整改。对评定为“基本称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党委书记要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批评教育,加强帮助指导,促其整改提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组织处理撤换调整。对评定为“不称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由组织出面劝其主动辞职,并坚决予以撤换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7月20日—9月15日) 1.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本村(社区)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乡村医生、教师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土生土长、素质好、有见识、有本事、有业绩、对家乡有感情、愿意回乡服务的民营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外出务工人员回村任职。对于本村(社区)党员中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要选派乡机关优秀干部担任,或者由第一书记兼任。要根据脱贫攻坚任务的需要,注重选派熟悉农林水科技、善于领办农业合作社、勇于开拓市场的干部,因村精准派人。 2.足额选优配强。加强统筹,通盘考虑,坚持好中选优,不能降格以求。9月15日前,足额配备因撤换、原来尚未配备等原因出现岗位空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3.充实后备干部队伍。以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摸底和调整充实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村级干部来源渠道,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机制;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完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和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努力将优秀年轻村两委干部培养成村主要干部,将优秀年轻一般党员群众培养成村干部,为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储备后备人才,定期培养教育。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联系领导要强化直接责任,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健全完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切实解决村组干部致富能力不强、报酬待遇偏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 (二)强化动态管理。要做好动态化管理,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登记造册,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民主评议、调整任用情况及时更新存档,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三)认真撰写材料。各工作组于6月20日前将初步分析研判报告交乡组织办,软弱涣散的村一并提交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方案,需要调整替换党组织书记的村(社区)提交初步人选及其基本情况。 四、研判工作组 第一组: 组长:杨永平 组员:李晶 负责马鹿社区 第二组: 组长:王照雄 组员:张瑞红 负责帽盒村 第三组: 组长:张 磊 组员:赵福兴 负责建兴村 第四组: 组长:李德明 组员:曹学辉 负责盘龙村 第五组: 组长:杨丽萍 组员:普凯兰 负责中寨村 第六组: 组长:马 艳 组员:吴迪 负责挖窖村 第七组: 组长:李 旭 组员:谢贻平 负责磨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