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兴乡聚力提质第一产业,推进结构升级,提升综合发展实力,鼓励和支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涌现出了许多养殖村、养殖户。家住建兴乡建兴村小水井小组的陶贵荣,凭借勤劳好学的品格,在发展养殖中,学到了一身养殖本领,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眼前正在给牛喂食的人叫陶贵荣,家住在建兴乡建兴村小水井小组。在一家人的精心喂养下,牛栏中的牛长势极好。陶贵荣说,他家以前和这里的大部分群众一样,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外出打工为主。后来通过多方了解后,觉得肉牛养殖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于是一家人从2014年开始搭建了牛棚,2016年发展了第一批肉牛养殖,购买了3500到4000元价格不等的本地品种牛犊进行喂养,但是养了30多头以后发现,出栏的价格不高,扣除成本没有多少盈利空间。 为了提高养牛收益,陶贵荣把养殖品种转向了西门塔尔这一类市场收益较高的肉牛品种。据陶贵荣介绍,他八、九千买来的肉牛,养七八个月,就可以卖到两万多元,收益较大。 养殖品种确定了,也有了较高的收益,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来了,由于购买的牛犊是从各地的市场买来的,随着气候变化等各种原因,出现了感冒等症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陶贵荣将牛棚按照标准化养殖的标准进行完善,建起了隔离栏,隔离两个星期后,才会入栏和其他肉牛一起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陶贵荣渐渐积累了养殖经验。通过对市场的观察,他发现最受欢迎的是只喂食有机草料,肉质好的牛。于是他把家里的二十亩地种上黄竹草,施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实现了循环利用、成本节约、有机养殖。 目前,他家肉牛存栏数达到35头,去年出栏的11头肉牛,毛收入达到20多万元,这大大增加了他养殖肉牛的信心。通过发展养殖,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下一步还将打算养上百条肉牛。(罗利均 曹学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