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新平县建兴乡帽盒村大平掌天门冬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农户们一边有条不紊地下着8万株天门冬幼苗,一边正忙碌着把“新鲜”到货的天门冬幼苗栽种到核桃林下。 

在核桃市场行情疲软、价格低迷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护5.4万亩核桃林地的基础上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助力群众增收?2021年来,建兴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足核桃林下文章,想方设法盘活核桃林下空地资源,拓宽群众增收道路。 
组织引路,走好成立农业合作社“第一步”。为改变以往散户自主租地、群众单打独斗、农作物个体销售的模式,2021年12月,建兴乡帽盒村、磨味村同步成为建兴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先行者,分别由党支部领办新平华恒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和新平县磨味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引领帽盒村46户、300亩土地,磨味村264户、2395.78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4月19日,马鹿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的新平山神平掌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老箐小组正式挂牌,是目前建兴乡第3个村级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陆续成立,折射出建兴乡探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态度与决心。 

“这些是我们去年11月18日栽种的,是由华恒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栽种的天门冬,这些是新发出来的,这株已经发到了6枝,像这枝也是才发出来的,高度已经长到了将近80分。我们计划今年栽种300亩,3月12日以前已经栽种了20亩,今天又到了将近100亩的苗,明天起组织劳动力计划5天内全部种完。”建兴乡帽盒村党总支副书记丁思祥说。 
公司带头,走实“定制化”中药材种植“第二步”。2021年,建兴乡引入了云南大天冬种植有限公司,用活公司出苗、跟踪技术指导、保底回收,合作社组织实施的机制,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土地保底分红”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分红,同时参与基地务工的方式大力发展林下天门冬种植,不断补齐全乡核桃林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短板。截至目前,华恒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种植林下天门冬100亩。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建兴乡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种植核桃林下天门冬310亩,2022年计划新增种植2700亩,目前正在准备种植第三批天门冬苗。”建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忠平说。 村组带动,走稳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第三步”。建兴乡帽盒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与合作社“三.七”比例分成,农户再与合作社进行“三.七”比例二次分成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待天门冬栽种第3年采收期,预计平均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1.45万元。磨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收归集体,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实施完毕后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及“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土地集中流转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共同增收。 
“我们现在的合作社是由坝头、大平掌两个小组46户农户把他们的核桃林地入股到我们的华恒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3年以后,天门冬开始采挖,农户占3成,合作社占7成,平时,农户还可以来我们合作社打工。”建兴乡帽盒村党总支副书记丁思祥告诉记者。 在建兴乡帽盒村诺鼻小寨的核桃林地里,2021年试验种植的天门冬已经长出了5—6枝新苗,有的甚至结出了种子,整齐排列在核桃林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建兴乡通过发展核桃林下天门冬经济,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取得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