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乡自开展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安心拆除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乡拆除进度93.15%,如何因地制宜盘活土地,创造拆后利用最大价值,成为了建兴乡在安心拆除工作中的新常态。 


“种药”东篱下,悠然现乡村。建兴乡以安心拆除示范点打造为探索引擎,聚焦“拆后利用+产业落地”,把“宜业宜居”作为追求目标,每村选定2个示范点,结合各村(社区)地理环境特点,由村(社区)党总支带头美化村庄,用竹条、树枝等统一规范拆后区域,再动员群众把喜闻乐见的天门、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种到篱笆下、种在家门口,通过一片片“小药园”发展安心拆除后“美丽经济”。时下,走进示范点村道,帽盒村和平小组篱笆栅栏内刚种下不久的一株株天门冬迎风摇曳;马鹿社区老箐小组道路两旁村民义务种植的桃树、樱花、杜鹃花树纷纷长出了新叶,小组停车场、娱乐广场也正在施工中,部分群众家门口的重楼、黄精“小药园”长势喜人。 
“我们帽盒村去年刚开始试种植核桃林下天门冬,长势不错,村党总支就想到在拆后空地也种植天门冬,既能盘活拆后土地、美化村庄,也方便管理,还能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群众也比较乐意接受。”帽盒村党总支副书记丁思祥说。 

“老箐小组村庄污水治理、道路平整、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村庄的环境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改观明显,我们小组能够成为示范点,全靠小组村民的共同努力。”马鹿社区老箐小组党支部书记张秀全说。 

村居有生命,乡愁更易守。建兴乡外出务工人口占总人数47%,中寨村上哈乌小组是典型的劳动力流失村庄,外出人口占比77.7%。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安心拆除乡级示范点打造,上哈乌小组以“提升村居生命力、聚集人气促发展”为出发点,聚焦“拆后利用+便民惠民”,把天门冬小庭院、休息凉亭、村居景观、小组公房修复和公厕修葺纳入打造计划,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吸引外出人口回流,为美丽村庄建设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资源巧搭配,民族团结“色更浓”。建兴乡聚居着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72.02%。磨味村上马鬃山小组是典型的彝族村落,为进一步提升小组村容村貌整治水平,上马鬃山小组聚焦“拆后利用+项目导入”,灵活用好项目工作法,把民族团结示范点打造作为“拆改用”后半篇文章主题,结合群众需求有序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改造、交易市场建设和村庄绿化等项目,利用好拆后土地,拆建同步合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让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 
拆后利用,示范先行。建兴乡在强势推进“拆后利用+”工作的同时注重示范点辐射带动,全乡各村全面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热潮,“党干群”合力,共同把乡村的“诗和远方”留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