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全过程培育”让村干部队伍“青黄有接”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7-12 12:07   点击率:32打印】【关闭

近年来,建兴乡着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紧盯源头挖掘、跟踪培养、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四个方面,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能力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21dbd0cddef4bf98ea5f462e5c200ac.jpg

广泛“育苗”,选出“适宜良种”。一是充分挖掘乡土人才。从本乡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等人员中挖掘政治素质过硬、热心农村事业、群众口碑好的村级后备人才21名。为7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假期实践志愿服务岗位。二是拓宽视野选人才。打破区域、户籍限制,将有意愿到建兴工作的人才纳入管理台账,严格执行政审联审制度,加强跟踪管理,实行动态调整,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来源渠道不广的问题。三是探索人才良性互动机制。注重村办企业工作人员、机关事业编外与村干部的良性互动,做到人岗相适、素质匹配。

补齐“设施”,打造“成长环境”。一是强化素质提升。建兴乡严把政治素质关,通过村级月例会、周例会、“三会一课”等方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充分依托市县乡三级党校资源,围绕基层党建业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培训。扎实开展村干部学历水平和能力素质“双提升”行动。2021年换届以来,组织村干部开展培训4期,选送3批次14名村干部参加本科班、大专班学历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二是擂台比武见真章。为激励引导干部争先进、立标杆,着力解决干部“会做不会说、会干不能说”的问题,建兴乡以“大比武”为抓手,围绕基层党建“四级联创”、村级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工作经验分享等方面开展“大比武”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大比武”7期,新进村级班子人员“大比武”1期。三是探索跨村任职交流。建兴乡以党建联合体为纽带,打破传统地域限制,选派2名村干部跨村任职,5名大学生跨村参加工作,7个村(社区)均实现跨村任职。图片1.png


精心“管护”,稳定“茁壮长势”。一是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为全面准确掌握村(社区)干部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管理,建兴乡党委严格按照“三个统一”标准,采用档案盒“一人一盒”收集村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入党材料、奖励处分、教育培训、年度考核等内容,为村干部今后选拔任用、换届选举、落实离任待遇等方面奠定基础。目前,建兴乡已建立村级干部人事档案52份。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建兴乡不断修改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严格“书记乡长-分管领导-中心(办)”三级派单制度,实行“月岗位考核+年度考核”结合方式,年度考核采取“必考+自选”模式,细化10项考核指标,强化考情分析,下放村级班子成员个人考核权限,树牢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严格考核结果与月岗位补贴挂钩机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原则,调整村干部12名。2023年年底考核同一职务绩效资金拉开“万元”差距。同时,在马鹿社区、磨味村试点开展小组干部考核,奖优罚劣23人次,表扬12人次。三是强化监督约束。严格执行村(社区)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探索实施乡党委保障村监委职能履行工作机制,开展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业务培训3次,不断提升监委履职能力,让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想”监督、“会”监督、“善”监督、“敢”监督。

微信截图_20240712121413.png


有效“追肥”,助力“开花结果”。一是做好关爱保障。实施“家访行动”,搭建机关与家庭沟通联系的桥梁,围绕“六个一”展开家访6次,对有思想性、苗头性问题干部进行谈心谈话5次。二是做好待遇保障。执行好村级大岗位制经费保障管理办法,按时发放村干部月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落实好村干部补贴薪资增长机制,38名村干部薪级正常晋升。6名村干部享受离任一次性生活补助。三是做好社会保障。落实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险定额补助、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保障,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实现“在岗有报酬、干事有希望、离任有保障”。

上一篇:玉溪市政协到建兴调研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情况
下一篇:学习践行“千万工程”丨建兴:以工代赈惠民生 绿美乡村促振兴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