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示范丨建兴:90后驻村第一书记刘章贵的乡村振兴实践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8-14 11:08   点击率:0打印】【关闭

在建兴乡盘龙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年轻身影——90后驻村第一书记刘章贵。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自2023年5月从玉溪市科学技术局下派至建兴乡盘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充分发挥年轻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优势,以“归零”心态扎根乡土,用创新实干破解发展难题,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了青年干部的担当答卷。

建兴刘章贵4.jpg

从机关到田间,他用脚步丈量民情。初到盘龙村,面对村组情况不熟、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刘章贵主动褪去“大学生干部”光环,以“学徒”姿态拜群众为师。他白天进村入户,走访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所需所盼;夜晚研读政策,将涉农政策文件转化为接地气的“实践指南”。两年多时间,他从“外来小伙”变为村民口中的“小刘书记”,以真诚和行动叩开了群众心门。 

建兴刘章贵3.jpg

产业破局,红心桃变身金果子。盘龙村的产业以种植桃子、中药材为主,但在桃子产业发展上存在技术引进困难、农业基础设施欠缺、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驻村后,他着力发展盘龙村支柱产业,在红心桃产业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大院大所资源,协调玉溪市农职院2名专家为盘龙村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新平县建兴乡血桃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品牌打造项目获得市级财政资金5万元立项支持。他积极协助云南农大团队完成盘龙村千亩桃树中蜂授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24年红心桃产量同比增长30%,有效促进盘龙村红心桃增产增效。同时,他协助村“两委”与挖窖河电站协调,获得7.5万元资金修复盘龙9公里农业灌溉大沟,解决桃子灌溉难题,为桃子产业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此外,他还积极对接引入云南果研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鲜榨桃浆加工试生产,将鲜果转化为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推动产品转型,实现产业增值,为群众增收拓宽渠道。 

建兴刘章贵2.jpg

科技兴农,中药材铺就“黄金路”。建兴乡域内共种植露水草、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三七等中药材品种38个,种植面积达2.7万亩。结合《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要求,他充分发挥自身科技特派员优势,为建兴乡中药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精心组织中药材种植技术、病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等专题培训5期,为培养本土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添砖加瓦;引进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新平县七兴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定制药园”共建合作协议,协调“定制药园”建设工作经费10万元,助推滇黄精、草血竭、绞股蓝等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协调企业、村(社区)、各相关单位,推动新平县马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项目获得省科技厅248万元立项支持,建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县工会立项支持,9名农业科技人员获得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获省级27万元经费支持,形成“项目带动、人才支撑、技术赋能”的良性发展格局。 建兴刘章贵1.jpg

成效初显,小乡村焕发新活力。短短两年间,盘龙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他协助参与实施的产业项目不仅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还带动3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的盘龙村,田间桃香四溢,如今的建兴乡,药园生机盎然,一幅产业兴、人才聚、乡村美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青春答卷,振兴路上显担当。从产业振兴到人才培育,从技术革新到品牌打造,刘章贵用两年时间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位90后书记以实干证明,乡村振兴需要敢闯敢试的锐气,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坚守。他像一束光,照亮了基层的振兴之路,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奋斗姿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学党纪党规 树廉洁清风丨建兴乡举办2025年第一期文明讲堂活动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