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建兴乡盘龙村洋坪小组约40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数十名工人穿梭在大棚里,忙碌着固定管道、安装管网,大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全乡平均每天有70余人在蓝莓基地里实现就近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建兴乡以中药材产业基础、村庄布局、自然资源等为依托,聚焦群众关注的产业发展、就业务工民生热点问题,以“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新品种中药材、果蔬种植等多元化农业产业,盘活乡村周边土地资源,通过企业带动、村集体带动等多种形式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新渠道,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就业、增收“三不误”,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更好做到群众心坎上。 
“从4月份来到蓝莓基地务工,工钱发放比较及时,也不用外出务工,可以同时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政府引入的企业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建兴乡盘龙村洋坪小组农户代龙宽说。 为更好满足周边群众就业需求,今年4月起,盘龙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提升就近就业凝聚力。由村合作社提前对接企业用工计划,从大棚搭建、地膜铺设、管网建设、水肥管理到蓝莓采摘环节,构建起稳固的用工合作关系,再分阶段统计务工意愿人员,累计辐射带动马鹿社区、盘龙村、中寨村等1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收获稳定收入,群众日均工资在110元—130元不等。 
闲地变基地,基地变“车间”,农民变工人,企业的入驻和带动,不仅为辖区群众边务工边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也为村(社区)、周边群众扩面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新品种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2025年,建兴乡磨味村在企业试种的基础上,在磨味村狗头破片区发展种植50亩绞股蓝,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通过(企业)基地示范种植艾蒿、紫党参、白芨等中药材,方便群众既务工又学习种植管理技术,群众可以尝试发展桃树林下套种中药材发展模式,既能解决林下除草问题,也能够增加群众收入。目前,盘龙村正在小面积试验桃树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根据试验种植情况或将进一步推广。”建兴乡盘龙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永贵告诉记者。 下一步,建兴乡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动各村(社区)党组织带头服务功能,共同奏响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充分就业的乡村振兴和谐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