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2025年寒假已至,为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我们向各校外培训机构及从业人员发出如下提醒: 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底线。校外培训机构要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把学员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确保培训场所配齐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畅通消防安全通道;定期开展宣传教育、疏散演练等,开展安全自查自纠,完善消防疏散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营业期间每2小时开展不少于1次的防火等安全巡查;落实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二、不得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得以咨询、素质拓展、思维训练、游学、研学、冬令营、托管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 三、规范收取培训费用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也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5000元的费用;培训预收费应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收取,切勿把资金转入培训预收费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包括连锁机构总部账户或私人微信、支付宝等);鼓励采用“先学后付”收费模式。校外培训机构应与培训对象或其监护人签订培训服务合同,应使用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并据实开具发票。校外培训机构要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接受家长合理退费要求。 四、规范广告宣传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刊登、播发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发布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违规广告。 五、不得举办违规竞赛 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实行清单制管理。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开展竞赛活动。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规举办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 六、自觉接受监管 教育行政部门将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希望各校外培训机构自觉接受监管,积极配合检查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