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平县民政局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双拥之花绽放花腰傣之乡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3-09-27 15:09   点击率:3打印】【关闭

双拥之花在花腰傣之乡绽放

――新平县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纪实

 

新平县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哀牢山脉中段,西南国际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从新平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捷,县城所在地距玉溪市90公里,距昆明市18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居全市之首。全县总人口为28.5万人,居住着彝、傣、哈尼、拉祜等16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72.1%。各民族各具特色,古朴典雅,优势互补,“花腰傣”品牌得天独厚,是中国花腰傣最大的聚居地,素有“花腰傣之乡”的美称。

多年来,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创建云南省双拥模范县的总体要求,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双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军地全面协调发展,军政、军民休戚相关、鱼水情深,形成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

领导挂帅 双拥制度规范化

新平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列为县、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真正把双拥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加强领导。全县双拥工作做到了“五纳入”,即:纳入县、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议事日程,常议常抓;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实现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纳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门目标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抓拥军优属工作的积极性;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增强了领导干部抓双拥工作的责任意识;纳入全民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二是健全组织。为切实加强双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县人武部政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同时,各乡镇(街道)及县直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在企事业单位、乡镇、村民委员会和驻军单位建立了139个双拥工作服务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服务机构,为双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全县形成了双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上下结合层层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狠抓落实。逐级抓好办公场地、活动经费、办事人员“三落实”,明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双拥工作有计划、有制度,使全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宣传教育  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新平县把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县党政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作好军事斗争准备,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深入落实,掀起全民国防教育的热潮,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四年来,领导干部带头讲形势、作报告,过“军事日”276人次;先后组织国防知识竞赛、革命传统教育活动20场次,累计受教育的干部、群众达10859人,教育面达85%以上。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既激发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又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增进了广大军民在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狠抓民兵队伍的国防教育。四年来,全县建立少年军校1所,12761名共计98%的中、小学生通过接受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牢固树立了国防观念。

在强化教育的同时,新平县还非常重视营造良好氛围,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和部队政治教育计划,县、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驻新军(警)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使双拥工作宣传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简报有文字,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一是突出宣传重点。既注重搞好日常宣传,又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八一”、元旦和春节等节假日的集中宣传,提高了宣传的实效性;既注重对一般公民的宣传,又着力抓好中、小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和国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宣传的广泛性;既注重一般国防知识的宣传,又突出《兵役法》、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的宣传,提高了宣传的有效性。二是方式灵活多样。利用广播、电视台、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弘扬拥军的光荣传统,报道双拥工作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及先进事迹;在全县交通要道和醒目地段,制作、刷写大幅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102幅,将县城人口最为密集的西园路、河滨路、平山路、桂细路和锦秀路5条街道建成“军民共建路”,制作形象生动的双拥宣传公益广告路牌。四年来,投资37万元制作了以双拥工作为内容的永久性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3块,在大型商场、公园、医院、银行等服务网点设置军烈属、军人优先免费等标志牌85块,为全县546户烈属军属挂上光荣牌;每年在“八一”建军节期间举行“双拥”座谈会、文艺晚会,开展军民联欢6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军民友谊,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

情真意切 奏响全民拥军和谐曲

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长期坚持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部队,沟通军地感情、密切军地关系。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与,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转业复员退伍军人、驻新军(警)活动,深入了解驻新军(警)的实际困难。四年来,在“八一”、春节期间,全县共组织走访慰问驻新军(警)官兵680人次、优抚对象783人次、军休干部和无军籍干部职工24人次,发放慰问金54.18万元;召开双拥座谈会773场次,参加人数达36225人次,发放部队慰问金15万元。同时,充分发挥139个双拥工作服务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各乡镇(街道)组织了以团员、民兵为主的帮困小组,为优抚对象做好事、实事785件(次)。

   真情服务 政策保障暖军心

多年来,新平县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在军政军地之间搭起了一座座坚实的连心桥。

部队建设保障有力。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将部队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四年来,在县级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累计安排1066.35万元,帮助驻新军(警)解决营房建设、设备更新、车辆购置等实际困难,驻新军(警)的工作、生活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与,开展走访慰问驻新军(警)活动,深入了解驻新军(警)的实际困难。四年来,全县共组织走访慰问驻新军(警)官兵680人次 ,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金额26.7万元。

政策待遇落实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国家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全面落实。一是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使现役义务兵家属优待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优待标准逐年提高,2009年现役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每年每户发放3500元, 从2011年起现役义务兵优待金提高到每年每户4000元,2013年提高到6000元。四年来累计发放优待金316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面达100%;二是认真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三难”问题。在每年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项进行研究,认真解决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的实际困难。将无固定收入、自身有疾病或残疾、生活困难的城镇复员军人(包括家属有疾病的)182人纳入城镇低保对象进行救助,四年共救助438人次、发放救助金45.5万元;把全县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保险范围,帮助其解决就医问题,四年来共投入优抚对象医疗救助资金200多万元,解决3450人次生活医疗困难问题,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16.5万元,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11户。

优抚安置扎实有效。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国家优抚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抚恤优待标准,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四年来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定补经费2200余万元。积极稳妥地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一是积极向社会推荐就业。成立新平县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由县人武部、民政局牵头,定期专门举办退役士兵培训暨供需见面会,免费对退役士兵进行就业前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县内外的规模企业面对面选聘退役士兵就业,为退役士兵多渠道就业提供平台,推荐社会安置,四年来,向企业推荐退役士兵100余名就业;二是采取“双考”安置(岗位安置和货币安置)办法解决退役士兵安置。四年来共接收退伍义务兵352人,符合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87人,安置到事业单位的退役士兵(士官)34人,占应安置的39.1%,自谋职业退役士兵53人,占应安置的61.9%,及时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偿金191万元,安置回农村265人,安置率达100%。

情系地方 谱写拥政爱民新华章

驻新各部队积极教育引导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维护社会稳定、抗灾救灾、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助学支教等方面为新平县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出了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军人气节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县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多次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四年来,驻新军(警)官兵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为群众义务理发884人次,为群众义务修理机械、家用电器973件(次);支援国家、地方重点工程建设4件,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5处,投入资金25万元;参加公益事业建设11项,出动车辆184台次,投入人力575人次,投入资金18.37万元;参加抢险救灾620次,出动车辆1738台次,出动官兵8805人次,抢救转移群众1952人,为人民群众挽回损失1312万元;向灾区捐款27.12万元、捐赠衣被423件套;驻县军警部队帮助6个定点扶贫联系村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投入资金23.6万元;县消防大队为社区、学校、农村、厂矿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25期,参训人员达53243人次。县武警中队在参加抢险救灾、严打专项整治的同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城区武装巡逻,在防毒禁毒斗争及军(警)民联防中出动警力673人次,为促进新平经济社会发展、保一方平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在新平这块热土上,双拥传统将继续延续,军民携手共同浇灌的“双拥”之花必定越开越艳。

 

 

(新平县民政局  罗永云)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新平县民政局 发布人:12
上一篇:新平县召开全县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
下一篇:贯彻老年法 造福老年人 新平县开展“敬老月”宣传活动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