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民宗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新平县民族宗教工作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推动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县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示范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项目推进情况 2017年,新启动实施了新平县花腰傣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示范项目(戛洒平寨花腰傣传统民居示范建设和漠沙下灯笼小组传统民居保护项目)。截至目前,省、市两级年内到位资金600万元。水塘镇万亩蔬菜新区开发项目完成蔬菜种植9055亩,水池新建、沟渠修复、机耕路硬化、节水灌溉等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南秀1400亩核心示范区的果蔬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平甸乡3000亩西番莲种植基地今年完成种植400亩,累计完成种植2633亩,2016年实现产量880吨,实现产值308万元;水塘镇生猪交易市场三期工程项目已在2016年完成监控设施、展示厅等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漠沙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办公场地及养殖场建设、2000亩耕地整治等规划工作;戛洒花腰傣民族风情文化体验区建设项目规划已经市民宗局审核同意,正准备启动实施;新平花腰傣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示范的戛洒平寨传统民居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基础施工,漠沙下灯笼小组传统民居保护工作正在进行房屋外墙修缮施工;平甸乡磨皮彝族花鼓文化传习馆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正在进行房屋内饰及传统文化布展工作;桂山勒达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扫尾工程即将完工;扬武新寨河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将完工。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抓、民宗系统牵头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在全县广泛营造“民族工作大家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示范县创建氛围。坚持全县一盘棋,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同扶贫攻坚、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工作成效。 二是开展示范创建,营造共建氛围。在全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创建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六进”工程,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自觉,把示范县创建转化为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识与行动,通过各示范单位(点)的引领,全县深入推进示范县建设。 三是聚力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民生。围绕到2018年全面建成“率先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要求,加大“直过民族”(拉祜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聚居山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家园建设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支持扶贫等工程,在贫困民族地区突出“两个共同”的主题。 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产业发展示范显成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不断迸发。通过开展蔬菜种植、西番莲种植、生态牛羊养殖、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发展示范,在烤烟、甘蔗等传统产业稳固发展的同时,蔬菜、林果、山地生态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突显,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二是民族文化繁荣活跃,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通过实施戛洒特色旅游小镇改造提升等民族特色展示工程,拍摄制作《花腰恋歌》等民族文化精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新平少数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繁荣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县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是和谐示范创建广泛开展,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不断丰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化内涵,在初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课程,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和“花街节”“拉祜节”等传统民族节日不断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各族群众共创共建共享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认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