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锦秀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掠影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4-04 14:04   点击率:45打印】【关闭

微信图片_20190402162258

炎炎夏日的新平,火热的阳光从树荫间撒落。这天午后,一位身着花腰傣服饰的老奶奶焦急地向新平县锦秀社区办公室走来,正好找到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文晶。赵文晶是彝族干部,老奶奶着急地用当地傣族话向赵文晶求助,但由于语言不通,双方无法交流。这时,社区工作人员白小萍走了过来,她从小生活在傣族村寨,精通傣语和汉语。走进办公室,白小萍对老奶奶叫了一声:“啊吧”(傣语,大妈之意),这时老奶奶像遇到亲人般急切地描述着她遇到的困难,像倒豆子般哔哩吧啦说了一通,小白频频点头回应着。两分钟后,两人同时看向赵书记,小白说道:“书记,她叫刀美珍,住在旁边的教师小区。刚才出门晾衣服把门开着,等返回时门被风吹上了,没带钥匙。出门时房间里有不满两岁的小外孙女,而且房间里窗户也没关,当时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她很担心孩子爬向窗户有坠落危险。”

事情紧急,赵文晶马上安排社区的男同事赶到开锁店请来了开锁师傅。在确认房主和社区工作人员身份后,开锁师傅快速打开门锁,婆孙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返回办公室,赵文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语言不通而交流不畅了,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辖区少数民族同胞解决问题,成为社区工作的一件大事。



锦秀社区位于县城以南片区,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社区内有26个居民生活区,户籍人口5191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户籍人口中汉族占43.5%,彝族占38%,傣族占9%,其他还有白族、拉祜族、哈尼族等14个民族。锦秀社区自2011年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像刀美珍奶奶这样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各族同胞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了社区首要考虑的问题。

锦秀社区13名工作人员中,有汉族、彝族、傣族等5个民族的工作人员,除白小萍精通傣语外,还有一名彝族普丽芬精通彝语。赵文晶经过考虑,分别找到两位同事谈话,计划在社区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窗口,特别是针对彝语、傣语的翻译。之后再进一步增设哈尼语等语种的翻译,窗口就由两位同事主要负责。没想到这一想法,得到两位同事的大力支持。自2016年底窗口设立以来,已为20多位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了翻译服务,细微之处彰显了党组织对群众的关心关怀。

锦秀社区的细微工作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阳光家园小区的普老师是一位彝族同胞,在傣族寨子教书30余年直到退休。普老师特别爱学习,是社区图书室的常客,有一天他问:“关于傣族故事的书借得到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居民来借阅民族民间故事书籍了。为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锦秀社区向各级部门、团体、民间组织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故事集,在社区农家书屋增设少数民族文化书刊专柜,并订阅少数民族报刊读物,极大地满足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社区依托网格员,深入到各小区群众间,在聊天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族居民的需求和动态,建立需求台账,实施精准帮扶。

多年来,社区常态化开展“邻里情深闹元宵,民族团结话和谐”元宵猜灯谜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趣味运动增友谊”运动会、“小小春联显真情,民族团结你我他”送春联活动,在重阳节举办“民族团结文艺专场晚会”等主题活动。同时,在小区居民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评比活动,并积极运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进行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锦秀社区正继续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让生活在社区的各族同胞更幸福!


上一篇:新平县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和就业扶贫专题调研,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下一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初显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