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党建+”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3-09-12 09:09   点击率:95打印】【关闭

近年来,新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党建+”模式来撬动民族团结工作创新,实现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党建+政治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纳入党课教育提纲和各级党员干部培训课程,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重要培训课程,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示范,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科学安排主体班次、主题辅导、研讨交流、集中轮训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例会学习等集中学习532场次,累计11966人次参加学习;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37班/次,参加培训共计8700人次,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举办“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10期、培训1056人;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坛”20期,上台交流106人次,参加讲坛2972人次,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党建+思想引领 ”推动民族团结质量提升。各级党委(党组)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景区、家庭、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24余场次,利用车站、银行、服务窗口和行政单位等区域的LED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口号,悬挂条幅165条,发放宣传单27000份、宣传手册18000份,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建+组织引领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战斗堡垒。新平县以开展作风效能革命为契机,全面践行“三个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联基层、联感情。坚持县级统筹、全面覆盖、因村选派,2023年共选派156名干部人才下沉帮扶,其中助镇兴村工作队30人,驻村工作队99人,市、县专家人才服务团18人,乡村振兴金融助理9人。下沉帮扶干部自派驻以来,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合力,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稳增长,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创建稳步推进,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党建+服务引领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战斗堡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有效结合。建立健全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领导班子成员认领重点民生项目、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制定年度民生实事计划并跟进抓好落实,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建+乡村治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多网合一”工作机制,细化做实网格治理,划定“一户十联”网格7781个,选定以党员为主的网格责任人8363人,开展入户79366户,通过实行网格服务,采取党员志愿服务队上门为群众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上一篇:新平县 “五个聚焦”架起协商“连心桥” 绘就干群“同心圆”
下一篇:政企携手 共促新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