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完善管养机制,大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交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聚焦优化路网,打造通村畅乡“连心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以优化网络、提升等级、保障农村公路畅通安全便捷为宗旨,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始终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先导性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5724公里,124个建制村通硬化率达100%,1533个小组基本实现一个小组通一条硬化路目标,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向村村连、户户通延伸”,2022年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聚焦补齐短板,打造乡村振兴“幸福路”。把完善农村公路作为重要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探索建立以省、市奖补资金为引导,县级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为“四好农村路”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3000公里,完成投资28.9亿元。抢抓国家、省、市交通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谋划,创新融资模式,借助县级融资平台,积极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合作,探索公路沿线资源配置与项目同步开发模式,争取到国开行贷款支持21亿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420条1235公里,农村公路从“窄”到“宽”、从“通”到“畅”,群众出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聚焦精细管养 ,打造优质高效“便民路”。把服务民生、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助力各族群众共同致富作为出发点,强养护、保畅通、促发展,健全完善“路长制”运行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真正让各族群众出入平安,既“走得了”又“走得好”。制定《新平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新平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类养护模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各有分工、相互补充”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探索推进“党建+N”养护体制,破解养护资金不足困境,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及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县上下形成“我的路 我来管”的爱路护路意识。全县纳入列养农村公路里程达4540公里。十年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4件698公里,危桥改造32个,安防工程隐患里程963公里,打造美丽公路22条777公里。 聚焦运输一体化,打造融合发展“致富路”。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完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织密农村物流网络,谋划做好“四好农村路+”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路衍经济发展,大力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沿线群众就业增收。开通县城至磨皮村、宁河村、化念高铁站等农村公交线路12条,投入运营车辆20辆,实现了“村到城”的出行便利。开通4条学生公交专线,投入新能源公交车8辆,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快速出行需求。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村级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统筹解决农民群众出行、物流配送、快递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2023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4元、同比增长7.3%,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