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强化林地要素保障,助推光伏项目建设 一、基本情况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符合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发展战略。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必经之路。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和《关于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平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引进了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然而,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能否依法依规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尤为重要,新平也是林地资源大县,林地要素保障是项目落地的关键。 新平县土地总面积640.0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78.29万亩,境内光照充足,光能蕴藏丰富。全县共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16个总装机规模121.05万千瓦。为确保光伏项目落地建设,狠抓林地要素保障,先后获得省市县林草主管部门批准使用林地1369.1亩。由于林地要素保障到位,现已竣工投产光伏5个总装机36.18万千瓦,在建项目7个总装机容量51.05万千瓦,如位于扬武镇丁苴村的公种田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林地面积980.2亩,工程额定容量为5.3万千瓦。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工作专班,着力学精悟透政策。从县乡两级抽调一批林草专业技术过硬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紧扣光伏项目建设使用林地政策法规专题学习,全面提升每位专班成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主动靠前服务,着力解决项目选址。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在项目立项阶段,主动与项目投资方沟通,参与选址,聚焦林地要素保障痛点、难点、堵点,发扬“店小二”精神,为林地使用单位提供“保姆式”服务,引导项目单位依法依规申请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发现不符合用地条件的情况就及时向用地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效避免林地审批中选址难题。 三是优化审批流程,着力解决报件质量。邀请熟悉政策法规、业务精湛的专家开展业务培训,建立光伏项目接件、组件、报件、核查、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铺路架桥”,避免了因缺件、漏项影响报批的进度和时效。 四是加强生态保护,着力解决可持续发展。严守林地使用红线,坚决杜绝违法使用林地草地现象发生,对拟批用和已批在用的使用林地项目,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依法使用林地,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生态恢复,营造良好的用地环境。 三、取得成效 一是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通过主动服务和优化审批流程,新平县成功为多个重大项目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林地要素保障,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保护了县域生态环境。在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严格执行林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林地使用的监管,确保了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通过异地造林等生态补偿措施,实现了林地占补平衡,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三是提高了林地管理水平。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林地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林草部门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得到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为今后的林地要素保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经验与启示 1.科学规划是基础。在项目建设前,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主动服务是关键。项目建设过程中,部门要协同配合,主动作为,提前介入,为项目投资方提供全方位点对点的服务,为企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3.优化审批是保障。要主动学习审批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创新,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要并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