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平县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意见建议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稳定和增加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我县商贸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县统计局就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贸服务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以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消费市场规模明显扩大。为有效促进我县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商贸服务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服务业纳限统计工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工作会,统一安排商贸服务业纳限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截至2017年年底,我县拥有限额以上批发企业3家,零售企业13家,限额以上住宿企业5家,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9家。通过加大纳限力度,更全面的反映了我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发展情况。 2017年,全县批发业销售额完成399501万元,同比增23%,在全市排名第7;零售业销售额完成3971523万元,同比增16.5%,在全市排名第8;住宿业营业额完成186667万元,同比增18.5%,在全市排名第2;餐饮业营业额完成164278万元,同比增18.5%,在全市排名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42239万元,同比增12.6%,在全市排名第1。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新平县的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总体上全市竞争力相对不足,仍是对外贸易"短板"。加之,全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行业主管不突出、政府职能管理存在空档,布局不合理、总量偏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商贸流通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亟待增强。长期以来,由于对商贸流通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商贸流通业在“大市场、大流通”中的主力军作用,对商贸流通业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基础地位,对商贸流通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的基础工作本质认识不足,“重工业、轻流通”的倾向较为明显,对商贸流通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较长时间以来,在政策扶持上,扶持工业、农业的政策措施较多,一二产业都有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等激励企业壮大做强,力度不断加大,有专项发展资金,而目前专门针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政策较少,尚未形成发展商贸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二)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虽然近年来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在增长,但总量规模依然偏小。商贸经营企业存在弱、小、散的特点,上规模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少,比重较高的依然是个体分散经营的流通主体,其经营规模小,经营档次较低,服务设施简陋、组织化程度较低,对外辐射面窄,吸引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全县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61个,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仅有16家,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拉动作用不大;全县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23个,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有14家。 (三)内需和消费能力有限,外销市场开拓、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流动人口较少,加之常住人口外购、网购份额不断增加冲击和压缩了县域内商业实体经济和市场占有率,导致增长后劲不足。 (四)商贸流通主体中企业偏少,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数量稀缺,且经营方式和商品服务大都固守传统,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整体经营效益不高,不能发挥流通领域现代化进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商业布局有待完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在乡镇分布稀少,乡镇农村商业网点以个体经营为主,且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综合运行成本偏高,导致农村消费潜力不能完全释放。 三、商贸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服务业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可持续作用 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它与第一、二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推动其它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中,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工、农业产品自身还是组织形式都将从单一的大规模生产变得越来越精巧和个性化,需要各类服务的支持;资源枯竭问题的突显使工、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服务将更多地作为中间投入融入工农业生产中;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也增加了两大产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这些都使未来工业和农业成为“服务密集型”领域,出现“产业服务化”的现象,即一些工业或农业部门的产品是为提供某种服务而产生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将伴随产品一同出售,服务还将引导工、农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迈进的时候服务业占GDP比重会超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出台《新平县关于扶持和壮大商贸流通业的意见》 商贸流通业近年虽然发展快速,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度不高、行业龙头企业培养力度不足、人才支撑不足、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等问题。最关键是我县商贸流通业缺乏综合实力强、市场影响力、带动提升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且限上企业不够多,总体规模不够强。为加快推进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升商贸经济发展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新平县关于扶持和壮大商贸流通业的意见》,按照“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库,接近限额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的原则,鼓励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限额以上的商贸流通业个体工商户、非法人企业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鼓励限额以下企业扩大规模达到限额以上;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离销售业务,成立独立法人的销售公司;鼓励进行统一管理的综合市场、商贸城、购物中心登记注册为商贸法人企业,实行统一收银、建账;鼓励拟新办的商贸经济实体直接登记注册为法人企业。对新纳入限额以上且由国家统计局审批通过纳入企业一套表直报统计的民营商贸流通企业(包括“个转企”),分别给予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重点服务业一次性10万元奖励。通过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壮大限上商贸企业队伍,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销售能力和水平,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限额以上企业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三)为更好的、准确的建立和完善新平县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运行和分析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的数据信息交流,定期发布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创新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加强对地方服务贸易统计工作的指导,开展重点企业数据直报工作。 一是要着力于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协调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项社会事业平稳持续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内需和消费,扩大商品流通市场;二是要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和扶持政策体系建设,立足县情,因地制宜,依托县域内丰富的高原特色农林牧产品和工业产品资源,以及优良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深厚、璀璨的彝族文化底蕴,大力加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的培育、发现和挖掘工作,增加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量和比重与确保现有限额以上企业成长性同时抓,才能增强限额以上贸易业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引领整个贸易业和消费品市场平稳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挖掘消费潜力,振兴农村市场,提档升级乡镇农贸市场,优化县城商贸和美食经营环境规划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完善电子商务,促进县域农产品、工业产品限上限下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