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政策落实,2021年新平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转好,营业收入等指标有序上升。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1-7月,全县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8208.3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管道运输业营业收入30584.7万元,同比下降9.3%;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4593.1万元,同比增长20%;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032.5万元,同比增长33.2%;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7162.3万元,同比增长462.2%;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营业收入366.2万元,同比增长7.9%;卫生营业收入1469.5万元,同比下降3.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整体发展水平低,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的发展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县规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管道运输业、运输代理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卫生6个行业。从行业结构来看,规模以上公共设施管理、教育行业,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没有,发展滞后。 二是单位数量较少,数据代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该区域经济状况。我县规上服务业总计7户,管道运输业、运输代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卫生各1户,商务服务业2户,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少,局限了数据的代表性。 三、下一步建议意见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 二是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的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培育更多新增长点项目。 三是加大服务业行业监管力度,积极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入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快速掌握企业各项指标发展情况,及时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增加规上服务业单位数,扩大规模,促进全县服务业健康发展。一要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减少重复建设,推动现有服务业大个体、产活单位转型升级,注册为法人单位,纳入国家统计报表平台。二要加大新增企业培育力度,特别是新开业企业培育力度,对新开业并达到规上统计标准的企业尽早申报入库,对尚未达到规上标准但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