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推动“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县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5.1%,比1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73.9亿元,同比增长3.9%。 (一)农业生产态势向好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6%,比1季度加快了0.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5%;林业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3.0%;畜牧业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3.6%;渔业产值0.1亿元,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3.5%。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1季度加快了0.5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1%,制造业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分行业看,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5增7降”。 5增: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1%,金属制品业增长11.8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 7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6.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8.9%,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10.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9.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29.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3%。 (三)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批发业销售额96.1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零售业销售额58.7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住宿业营业额1.8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餐饮业营业额13.6亿元,同比增长9.3%。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9.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1.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3%。从重点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18.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采矿业投资同比下降5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33.4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下降7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66.9%,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4.1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40.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一是选矿企业主要以代加工模式运营,受尾矿排放受限等因素影响,坤沅矿业、伟申矿业、平安矿业等矿采选企业生产运行整体不畅,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减弱;二是钢铁企业受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规下工业样本单位质量不高,收入增长空间不大。 (二)建筑业后期增长压力加大 一是注册地资质建筑企业少,产值基数大;二是季度发展不平衡,越是往后压力越大;三是建筑业流入流出产值及其同期数与新平实际有差距。 (三)消费市场基础不牢固 一是批发持续增长困难,批发业中占比最大的钢铁行业增速放缓,一家独大的闽新经贸天花板效应凸显,支撑能力减弱;二是零售业同期基数高,可挖掘增量空间小;三是受经济放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以及健康饮食观念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住宿餐饮市场需求明显下滑。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经济研判预警分析 紧紧围绕支撑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基础指标,认真分析研判,对出现异常的重点指标及时预警,尤其是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对出现异常的重要指标及时作出预警判断。 (二)稳定工业经济增长 一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存在问题及走势的跟踪监测,找准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着力给予解决,确保工业平稳运行;二是在“抓大”“扶小”“稳链”“育新”上下功夫,鼓励与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转型升级力度,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和附加值,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 (三)促进消费市场回暖 一是挖掘消费潜能,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文体旅融合发展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红利,研究推动商旅文体消费转化工作,结合新平特色统筹资源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二是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从根本上夯实消费增长基础,化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