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掌乡2017年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2017年全乡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主线,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委政法工作会议、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三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切实增强工作前瞻性,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狠抓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的解决,狠抓突出问题整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一)坚决防范和抵御“颜色革命”。深入研判、有效管控辖区内可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风险隐患,严防发生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案事件。 (二)深化反恐怖斗争。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完善社会面防控、动态管控、网络防控等体系。健全分析研判、打击整治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消除暴恐隐患和现实威胁。 (三)深化反分裂斗争。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聚集闹事、反动宣传等违法犯罪;严密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插手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和涉民族宗教因素敏感案事件制造事端。 (四)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打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工作机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保密教育,完善安全防范机制。 (五)加强反邪教工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把反邪教工作与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脱困扶贫等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防范和抵御邪教能力。 二、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网络犯罪,打击整治传授制爆技术、销售违禁物品等违法犯罪。依法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和同时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特征的经济犯罪,推动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开展防范和打击盗窃“两车”犯罪专项行动,推进“铠甲卫士”智能防盗系统建设。 (二)切实提升命案防控能力。将命案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开展“民转刑”案件预防研判会,对命案情况进行定期全面分析,找准成因对策,认真研究解决,有效遏制命案发生。 (三)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深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窃取泄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加强对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实施传销犯罪的打击治理。 (四)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强巡逻,结合视频巡查、网络监控、街面巡防等形式,提高社会面整体防控能力。完善重点地区、部位、场所安全防范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传输网络、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安全管理应用等互联网应用基础设资源,整合各类监控视频资源,最大限度拓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功能。 (五)强化防控体系管理。围绕实战指挥、情报预警、基础管控、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等关键环节,推进基础信息整合共享,加强培训指导,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高效、协调运转,提升防控体系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切实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一)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管控。进一步健全相关领域实名登记制度,对寄递物流行业,健全督促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三个100%”制度的全面落实。对网约车等产品共享领域的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对住房、停车位等空间共享领域的隐患,强化租赁平台身份核查等责任,防止滋生违法犯罪。对餐饮外卖等服务共享领域的隐患,强化经营主体和第三方平台的责任,让群众享受安全服务。 (二)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落实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全方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道路交通风险防控和安全隐患的常态化治理,全面落实平安交通建设,依法严管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单位内部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三)加强禁毒防艾工作。深入开展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快推广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毒品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无毒社区”、“无毒单位”创建。健全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 (四)加强流动人口、实有房屋服务管理。组织基层力量,通过入户调查、上门办证等方式,彻底摸清人、房底数,切实消除管理死角。全面掌握旅馆住宿、暂住人口、车辆等管理信息,水、电、油、气等公共服务信息以及网购、物流寄递、社保参保、银行卡等社会信息,提高动态管控水平。 (五)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落实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等人员帮教衔接机制,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把社区禁毒、社区康复、社区关爱相结合,探索构建帮扶工作新模式。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依法做好强制医疗工作,落实好“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家庭监管的积极性。 (六)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统筹做好法治宣传教育、道德熏陶、心理疏导工作,加快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帮扶教育政策措施,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等关爱服务阵地,加强心理辅导和关爱教育。加强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育人环境。 (七)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整合资源,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对村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重点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加强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防止引发违法犯罪案事件。 四、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切实提高防范处置能力 (一)创新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形成社会合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二)妥善解决劳资、债务、金融等纠纷。对劳资纠纷,逐步建立健全乡、村(社区)、企业、商(协)会等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加强加强劳动关系动态监测、研判,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预防化解劳动争议。落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厉打击欠薪行为,及时妥善处置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民间借贷关系,严厉打击诈骗、高利贷等违法犯罪。建立金融风险化解处置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采取市场、行政、法律手段,依法做好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投资人合法权益。 (三)着力预防和化解环保、易地扶贫搬迁、医疗等领域社会矛盾。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项目缓冲距离、群众心理安全距离,依法科学制定实施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健全完善信息公开、听证等制度,妥善化解矛盾。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打击暴力伤医、医闹等涉医违法犯罪。继续落实医疗纠纷调处第三方工作长效机制和医警联动机制,依法打击暴力伤医、医闹等涉医违法犯罪。 (四)统筹做好特定利益群体服务管理。把解困和维稳统一起来,千方百计做好特殊群体解困帮扶工作,做好对涉军群体聚集上访的研判预警等工作,加强对重点人员教育管理,妥善解决合理合法诉求,坚决杜绝大规模进京赴省聚集事件。 (五)依法处置进京非正常上访。完善联合处置进京非正常上访工作机制,加大对违法闹访等行为依法处理力度,重点打击以上访为名扰乱公共秩序的幕后组织者、策划者和操纵者。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防止无限申诉。 (六)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研究,分类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及时有效妥善处置,防止事态升级。 五、强基础破难题,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综合效能 (一)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各类社会治理力量进网格。把网格化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把各类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加快吸毒人员、信访、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进网格,不断拓宽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领域。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网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按要求规范重点基础数据更新录入。探索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服务平台为纽带,推广社区微治理、微服务等经验,开辟网格化服务管理新途径。深入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按要求规范重点基础数据更新录入,实现特殊人群、矛盾纠纷等数据全录入,全面推进案(事)件报送等功能模块的运用,以用促建,全面提升应用水平。最大限度整合各种资源,做好涉稳信息收集、治安形势研判、矛盾化解督导、实有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二)深入推进基层及行业系统平安建设。认真开展“平安平掌”、“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纵向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小区”、“平安医院”、“平安市场”等平安创建。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 (三)强化运用法治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支持人民法院等单位完善落实执行联动机制,推动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发挥执法司法在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以个案给有关行业、群体确立规矩。善于运用民事法律手段,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社会矛盾,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机制维护公共利益,以较小成本取得更好效果。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发挥好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等在崇法尚德、移风易俗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使循法而行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四)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促进群众在村(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作用。完善民意收集机制、协商互动机制,推动把不同的合法利益诉求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五)进一步推动开放共治。善于运用市场思维、市场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运用利益引导、商业运作推进开放共治,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等方式防控风险。坚持专群结合,加强群防群治,进一步明确群防群治组织的职责任务、管理使用和保障措施,并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加大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动员组织群众担任平安志愿者,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 (六)加强见义勇为工作。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积极做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推荐工作。加大对困难见义勇为家庭的帮扶和关爱力度,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六、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切实把综治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把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综治组织要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评推动职责,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局面。 (二)积极推进党组织和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中全覆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采取单独党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结合实际探索将基层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设在楼栋中,组建网格服务团队,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党组织体系,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建设、信息网络服务“三网融合”,以区域党建网络引领城乡社区治理,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三)加强综治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上强、懂法律、善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综治组织自身建设,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法律、金融、科技等新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现代科技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 (四)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按照中央、省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严格考核,使沟通警示、诫勉谈话、黄牌警告、挂牌督办、处分建议、一票否决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