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气候炎热,雨量增多,云南各地迎来野生菌生长旺季。为有效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强化食用野生菌宣传,提前做好野生菌中毒防控,扎牢扎紧群众食用有毒野生菌“防线”,筑牢生命安全“防护栏”。近期,平掌乡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系列宣传活动 
组织联动,构建宣传机制。平掌乡以食安办牵头,联合各成员单位,依托乡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力量,构建自上而下、上下联合的乡村组“三级”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机制,推进食用野生菌宣传,实现宣传全覆盖。各村(社区)利用例会、专题会等多种方式开展野生菌宣传。利用QQ群、微信群、应急广播等平台播放食用野生菌中毒案例,转发食用野生菌“菇注一掷”视频等,深入宣传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安全知识,多渠道、多形式促进食用野生菌宣传“入脑入心”。 
进村入户,开展专项宣传。入户走访,向餐饮门店、群众分发宣传册,提高餐饮行业从业者及群众对野生菌这一季节限定“美食”的警惕性。针对近年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平掌乡突出宣传重点,强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村委会干部为主要力量,加大对偏远山区村寨食用重点人群开展重点宣传,让群众准确识别食用野生菌和有毒野生菌的区别。结合“净餐馆”及学校食品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加大对平掌餐馆、烧烤摊等重点区域食用野生中毒防控宣传。依托乡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所及志愿者工作力量,借助赶集日人流量密集契机,强化对农村集市野生菌市场的宣传和监管,确保宣传到位,不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群体性事件。截至目前,预防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横幅10余条,张贴宣传海报10份,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专题讲座,提升辨别技巧。在平掌乡柏枝村委会组织开展野生菌食用专题讲座,村医李国能主讲。李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对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食用野生菌中毒原因及中毒后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了讲解。同时,李医生从辨别有毒野生菌的方法、有毒野生菌中毒的表现、野生菌中毒后的自救方式等方面向大家宣传野生菌相关知识。大家纷纷表示,要主动成为预防野生菌中毒的践行者、宣传员。  
此次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对毒菌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今后,平掌将结合食品安全月契机,时刻打好宣传预防先锋战,让预防野生菌中毒相关知识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入户,时刻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温馨提示: 野生菌是一类大型真菌,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有毒菌。目前,全球已知的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已知的约1000种,云南有近900种。如何分辨野生菌是否能食用呢?要牢记“四不吃”: 一是不认识、不熟悉的菌不吃; 二是杂菌混煮不吃; 三是饮酒时不吃; 四是霉变和太幼小的野生菌不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