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关干部到驻村书记,他带着组织的重托,怀揣赤子之心,在平掌乡的土地上续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故事。三载春秋寒暑,他让希望的种子在云岭山乡生根发芽;千日倾情奉献,他用脚步丈量出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 
三年来,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做群众贴心人。“门槛踏得越多,心就贴得越近。”是白孝伟驻村的工作感悟。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之中,倾听民众心声,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季,他总是奔波在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不仅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时常与老人们聊聊家常,与年轻人探讨未来的发展规划,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三年来,开展了3次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大排查,对全村487户1595人进行入户走访,重点对102户脱贫户、5户边缘户进行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基本情况,切实了解基层群众“急、难、想、盼”迫切需求,“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他还利用节日契机,打造“城乡联动”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定期组织单位、公司与个人进行消费帮扶,三年来,帮助农户销售土鸡、蜂蜜、核桃等农产品24万余元,受益农户300余户。 
三年来,他关爱“一老一小”生活情况,六一儿童节捐款1000元,拉动企业捐赠篮球、乒乓球等2000元体育器材,入户劝返厌学学生4人。长期坚持自费为独居老人购买的生活用品和药品,临别之际,他带上购买的慰问品前往困难户家中走访,叮嘱他们要好好生活,注意身体。去经常探访的老奶奶周连英得知他将返回单位,眼含热泪,依依不舍。村民们都说:“有了他,就像多了一个知心朋友,心里踏实多了。” 
三年来,他聚焦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聚焦产业发展,致力于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成功带领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他深入调研柏枝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多次前往建兴学习调研,大胆探索,致力发展柏枝三七、露水草和龙胆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茶叶、苦荞酒等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对接玉溪日报等宣传平台,拓宽产品知名度,联系所属单位,打通销售渠道。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们的收入逐年增长,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参与组织农民知识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培训372人;争取柏枝村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栽种苦荞举证114.88亩,实现村集体收入13.5万元;实施完成50亩龙胆草种植,种籽采收实现村集体收入1.4万元,明年有望实现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协调落地柏枝村200亩龙胆草种植项目,柏枝村中药材种植产业将实现“小草”变“金花”。茶叶改良80亩,免费提供茶叶初制所给群众做茶,实现农民增收15万元左右;引进文山三七种植113多亩,实现49户农户和13户脱贫户流转土地和提供3000个以上临时工农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务工增收50余万元。 
三年来,他关注民生福祉,办好实事好事,提升群众幸福感。积极为群众办好实事好事,从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建设冬瓜林基础设施,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大家由衷地感谢他为大家带来的幸福生活。他积极向帮扶单位争取扶持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等资金共计173万元。联系帮扶单位解决柏枝村乡村振兴工作经费5万元,抗旱工作经费3万元,购置3万元的办公电脑和办公桌椅等用品和0.4万元深耕机一台;发起“关爱民生、寒冬送暖”活动,全局职工主动献爱心,共捐赠款项1.5万元,采购大米、菜籽油等物资到柏枝村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积极协调昭通商会会员企业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学生和关爱贫困学子,协调解决柏枝村贫困学生1人3年高中所有费用。向上协调资金5万元修缮马尖山、冬瓜林、梨果树等5个小组老旧水管、水池,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与健康,积极协调资金3万元,解决了柏枝村老乌箐小组公房修缮和梨国树小组停车建设。协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7个,项目资金799.6万元。 
白孝伟同志在柏枝村的三年间,以实干担当推动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他培育的产业项目持续发展,培养的党员队伍接续奋斗,为平掌乡留下了带不走的‘振兴密码’。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驻村干部的初心使命,必将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奉献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