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掌乡仓房村,一个摘掉贫困帽子没几年的山村,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持续保持零发案,命案零发生,靠的是党总支的引领,一双双走遍坡坎的“铁脚板”和一股股攥指成拳的“大合力”。 党建引领:强核心聚合力,打造高效的治理团队 举旗定向,务实赋能,村党总支是治理的“主心骨”。仓房村通过党课,引导和赋能老党员、老干部,将他们的威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宝贵资源。老党员、老干部用乡音俚语调停邻里“小疙瘩”,化解家庭“小摩擦”,将矛盾纠纷消弭于无形。他们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治理课堂。 多元架构,各展所长。在乡党委、政府的靠前指导下,仓房村村“两委”扛主责,驻村队员带来新思路,社区民警提供法治后盾和专业支撑,选调生注入青春活力。大家各展所长,拧成一股绳,共同夯实村级治理的“四梁八柱”。 
网格管理:人熟地熟情熟,就是最好的“大数据” 包片联户,责任到人。没有智能平台,但有人情网络。仓房村按小组划分为9个网格,综治中心成员每人包保1个网格,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小组组长、副组长任网格员,每人再联系若干户“信得过、叫得应”的家庭,织就“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的精密网络。 实时监管,重点关怀。对于特殊群体,仓房村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综治中心成员定期用脚“打卡”,上门拉家常、问冷暖,精准掌握需求,及时排忧解难,将“春防”工作融入日常。 信息灵通,耳聪目明。因村民爱跟“他们”唠,仓房村的网格员就成了“活监控”,加上民警的专业渠道,驻村队员的走访,村综治中心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大大小小的信息。当然,这与平时的主动摸排跟踪线索也密不可分。 
主动下沉:田间地头院坝,随处是天然“办公室” 下沉一线,移动办公,不坐等,不拖延。一有风吹草动,综治中心包片责任人、网格员、驻村队员甚至驻村民警,谁近谁先上,地头、田埂就是调解室,力求“疙瘩”不过夜。 法治下乡,常态坚持。“日巡查、周研判”雷打不动。仓房村每次大会小会必讲安全稳定,平安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多次邀请乡司法所用“土话”讲法,让村民听得懂、用得上,遇事更愿讲理讲法。 
实战检验:强合力暖民心,拆除基层“隐形雷” 汛期护学“暖”,去年暴雨断路,学生过河危险。一声招呼,乡领导、村干部、附近党员齐上阵,背的背,扶的扶,在激流中搭起“人桥”。这“土办法”解决了大难题,暖了全村人的心。 化解欠薪“雷”。光伏项目拖欠工资,在其他村闹得沸沸扬扬。仓房村靠的是“笨功夫”:村班子成员紧盯企业、民警普法稳控、老党员帮着劝乡亲。多方合力下,部分欠款现已结清,矛盾也未进一步激化。 平掌乡仓房村综治中心的故事,是党建引领下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没有高大上的技术手段,靠的是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的责任担当。他们用最朴实的“铁脚板”丈量民情,用最直接的“土办法”化解矛盾,走出了一条符合山村实际、充满人情温度的平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