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新平县平掌乡仓房村,村民们总能看到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家良忙碌的身影:不是在茶山核桃林里谋划产业,就是在项目现场协调推进;不是在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就是在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30余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岗位,把“干字当头”刻在行动里,将“稳字托底”落在治理中,以“干部示范”凝聚起乡村发展的磅礴力量。这位老支书,正以其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和显著的成效,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仓房村的崭新篇章。 
“干”字当头:实干兴业,铺就富民强村路。“发展是硬道理,实干是真功夫。”这是李家良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仓房村山区的实际,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山”“林”潜力,响亮提出“一片叶子两棵树、三个产业四条腿”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他牵头创办“新平亿金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吸纳52户农户入社,推动“一村一品”(茶叶)成功认证,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他敏锐捕捉发展机遇,积极盘活闲置高山和核桃林下空间,成功推动15万千瓦林光互补光伏项目落地,不仅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为村集体带来每年25万元的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产业富民”。他抓住“林权贷”政策契机,大胆探索林下经济,带领村干部打造100亩黄精种植示范基地。2025年以来,基地已吸纳务工600余人次,助农增收7.2万余元,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李家良的“干”,体现在找准定位、真抓实干、创新突破,让仓房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稳”字托底:治理有方,筑牢和谐稳定基。基层治理,重在稳定人心。李家良深知,和谐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他坚持“稳”字托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善用“群众语言”,讲真心话、打感情牌,在“拉家常”中倾听诉求、在释法明理中化解“疙瘩”,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在推进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时,他坚持“抓早抓小”,带领村干部、驻村干部主动下沉一线,深入项目现场和群众家中,全面摸排征地、施工等高频矛盾点和潜在风险隐患。通过“主动介入、及时攻坚”,有效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为发展大局筑牢了“压舱石”。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他扎实开展“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工作,积极探索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的现实路径,不断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示范”引领:建强堡垒,锻造硬核“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家良始终将强化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身作则,当好“示范者”。他着力选优配强村组班子,优化队伍结构。通过“传帮带”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持续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结合村情实际丰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管理规范化水平,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为民服务等基层治理一线作用更加凸显,厚植党组织根基。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2024年以来,积极争取并推动实施农村人饮工程、茶叶初制所、防火路、老王寨民族团结示范建设等一批民生项目。常态化组织党员群众修复机耕路、帮扶困难群体,走村串户倾听心声、解决诉求,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真正成为群众信任的“贴心人”。 
卅载光阴,初心如磐。从青年到花甲,李家良将全部的热爱和精力献给了仓房村这片热土。他以“干字当头”的闯劲破解发展难题,以“稳字托底”的韧劲筑牢治理根基,以“干部示范”的担当凝聚奋进力量。在他的带领下,仓房村产业更兴了,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乡村焕发出蓬勃的新活力。这份沉甸甸的“干稳示范”答卷,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衷心信赖,还曾获“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玉溪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称号,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领头雁”和“网格长”在玉溪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中的责任与担当。仓房村的美好蓝图,正在李家良和全体村民的实干奋斗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