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联合村,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也迎来中毒高发期。为守护村民“舌尖安全”,村“两委”班子成员迅速行动,带着宣传资料挨家挨户开展防范宣传,用脚步与话语筑牢安全防线。 
清晨集结,责任为先。薄雾未散,党总支书记普健梅已召集班子成员,“必须赶在村民上山前把工作做到位,宁可多跑路,不能让一户出意外。”她的话掷地有声,成员们领好宣传包,分头向各村民小组出发。 
入户宣讲,精准提醒。“马大哥,最近可别去山上采不认识的菌子啊!”监委主任走进村民马大爹家,递上彩色宣传页,“这‘白罗伞’像香菇,毒性极大,误食会致命。”马大爹接过宣传页,忆起去年邻村案例,连连感谢提醒。 在独居老人方奶奶家,年轻村委委员用红笔圈出资料重点:“记不住没关系,这有卫生室和我电话,随时找我们。”方奶奶拉着他们的手,夸赞贴心周到。 既动口也动手,防护无死角。宣传中,班子成员不仅“动口”,更注重“动手”:仔细辨认村民晾晒的菌子是否有毒,及时劝阻准备上山的村民并讲解危害。对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还准备了顺口溜:“颜色鲜艳的不采,形状怪异的不采,不认识的坚决不采;没煮熟的不吃,来源不明的不吃,可疑的一口不碰。”朗朗上口的句子让防范知识更易记。 
野生菌中毒防范,关键在“防”,重点在“宣”。联合村班子成员用一次次入户走访、一句句贴心叮嘱,织密了一张守护村民安全的“防护网”。在这场与毒菌的“赛跑”中,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将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每个村民心中,让这个丰收的季节,多了一份安心与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