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红河流域农业开发成效明显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6-12-26 08:12   点击率:7打印】【关闭

新平红河流域农业开发成效明显

 

一、新平县情及红河流域基本概况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玉溪市西部,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与3个州(市)6个县相连,县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18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红塔区90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红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而下。全县辖642街道、123个村(社区)委会、1461个村(居)民小组,户籍总人口27.5万人,居住着彝、傣、哈尼、拉祜等1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9%,其中,彝族、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4%。境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县内居住着4万多“古滇国王室后裔”花腰傣,是中国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被誉为“中国花腰傣之乡”。

新平县红河流域面积332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8.78%。境内最低海拔422米,最高海拔3165.9米,受海拔差影响,形成河谷高温区、半山暖温区、高山寒温区三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946毫米;境内土壤类型丰富,适农土地类型多、面积广,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流域内农业均以传统农业为主。境内红河支流纵横,为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海拔1000米以下河谷热区,光、热资源均能满足双季稻生产要求,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全县热区露地栽培的柑橘、荔枝等水果,均能比省外同类作物主产区提早上市20天以上。广大热区均适宜组织大规模露地反季节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生产。新平红河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0.9%,流域内植被良好,区域性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可以成为全省无公害、有机、优质、生态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县境内红河流域含者、水塘、戛洒、漠沙、老厂、新化、建兴、扬武(除大开门、丁苴)、平甸(含小石缸、磨皮、红星)9个乡镇93个村(居)委会(社区),1155个村(居)民小组。2015年末流域内人口共有5.8万户19.6万人。流域内耕地面积为66.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7.3%

二、红河流域农业开发情况

新平红河流域内农业主要以甘蔗、烤烟、蔬菜、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为主。2015年新平红河流域内农业总产值实现25.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0.5%。其中,种植业产值达11.7亿元,占全县种植业总产值的79.6%;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84.9%。流域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281元。新平红河流域是农业开发多样化、规模化、标准化最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结合红河流域低热河谷、半山区和冷凉山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坚持山坝结合,优化布局,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标准化、多样化发展。根据流域内不同的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立体化种植,在低海拔河谷区域大力发展粮食、秋冬反季节蔬菜、甘蔗和香蕉、荔枝、葡萄、柑橘热区水果等产业;在海拔14001600米区域主要发展烤烟、外销或加工型高山蔬菜、核桃和桃、梨温带水果等产业;在海拔1600米以上冷凉区域主要发展茶叶产业。

    (二)农业开发规模效益显现。新平红河流域土地资源广阔、土壤肥沃,依托流域内规模流转土地8.3万亩,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种植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70.9万亩,占全县的80.6%。依托县域三条蔗糖生产线,种植甘蔗10.4万亩,占全县的92.3%;甘蔗产量55.2万吨,占全县的94.9%,列为国家糖料基地核心区建设。流域内8个乡镇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县的80%以上。种植蔬菜12.3万亩,占全县的84.4%,产量占全县的78.6%。流域内种植水果12.5万亩,柑橘、香蕉、荔枝种植面积均占全县的93%以上。畜禽养殖出栏量占全县73%以上,规模化养殖户102户、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县流域内有农业龙头企业42户(其中省级7户、市级7户)、华兴、紫昊等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创建家庭农场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发挥“褚橙”品牌效应,组建滇橙产业集团,创建褚橙、猫哆哩2户省级庄园,桔荔庄园初具雏形。

(四)产业融合发展初现端倪。“褚橙”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褚橙、桔荔为代表的庄园,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农业种植与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科普示范等“多能合一”的庄园经济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增强。农业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加速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现,褚橙、桔荔等庄园旅游成为时尚。

(五)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显现。 充分利用红河流域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东绿公司发展的多品种外销型高山蔬菜走俏市场,出口欧洲、南亚等多地;地衡丰公司从欧洲引进葡萄种植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获得市场好评。竹笋、核桃等地方生态农特产品的市场认可度逐年提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已成为群众的共识和增收致富主要渠道。截至目前,创建拥有以“褚橙”品牌为代表的 4 个著名商标、 6 个省级名牌农产品,有 7 家企业 14 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 家企业 2 个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达 5.9 万亩,产量 8.04 万吨、产值 4.6 亿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 69.22 万亩,无公害畜禽产地规模养殖 49 万头(只),无公害水产养殖规模 465 亩。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新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人:政府办
上一篇:1―8月新平县工业经济止跌回升向好
下一篇:新平国地税“窗口互驻” 开启联合办税服务模式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