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抓实抓准、敢于创新多举措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2017年年初以来,新平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创业政策,坚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开拓共享之源、筑牢就业之基为主线,采取多举措,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以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通过开展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稳岗补贴、创业补贴、贷款贴息、职介补贴、就业培训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创业交流等各项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2017年1-6月,新平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70人,完成市级下达2900人的71.4%;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3人,完成市级下达800人的70.3%;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99人,完成市级下达700人的57%;开发公益性岗位295人,完成市、县两级下达任500人的59%;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远低于市级4.0%以内的目标。2017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目前,新平县共扶持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57人,放发贷款5700万元,使真正想创业、能创业的人拿到贷款指标,得到实惠。及时启动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申报工作,目前,申报稳岗补贴的企业有26户3628人,稳岗补贴金额99.23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创新工作思路,按照培训、转移、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部署,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创业等各类培训。1.坚持以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目标,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为对象,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共培训农村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580多名,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帮助更多人员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把技能培训作为培训重点,分别在漠沙、建兴、戛洒、平甸、扬武、新化、老厂、平掌八个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广泛开展对城乡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共培训322人,切实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3.以“挂包帮 转走访”为契机,在“直过民族”区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施“四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到户到人,确保贫困户每年至少获得一次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1-6月,共培训350人,直过民族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扩大社会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服务企业发展、实现脱贫攻坚。新平县多策齐施,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实行由组织农民工单一的向外输出就业为主,转向引导外输、内转、回引并举的新举措,构筑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格局。例如:2017年2月10日,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活动暨“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企业用工现场招聘,共有68家企业和用工单位参与招聘,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面对面、零距离的对接平台,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同时,援助了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月15日,组织40多名农村劳动力至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转移就业。年初以来,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832人,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26000人的34%。 四是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平台建设。1.新平县成立创业者协会,成功举办两届创业者之星评选活动,发行了首家《创业新平》会刊,目前,创业者协会分13个小组,协会拥有会员250多人(其中多数会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就业4000多人。2.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作用,建成一个以返乡农民工创业为主和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民族文化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入住创业者50多户,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多人。3.积极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包装、整合新平县农业资源、农特产品,创建“互联网+互创空间”的生态营运模式,与云南凯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众创空间示范基地,目前,已入驻企业40家,创业带动就业2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