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38.63亿元、同比增9.6%,增加值 20.68亿元、增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0元、增10%。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提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优粮食内部结构,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10个,推广理化诱控技术、生态控制技术和生物农药使用等3大类共8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7.48万亩次,强化科技增粮措施推广,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全年完成粮食总产16396.63万公斤,其中小春1902.1万公斤,大春14494.57万公斤。 二是畜牧产持续发展。全年安排畜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830万元,以实施40万头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化项目为依托,调整优化生产布局,细化畜牧业稳增长措施。全面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动物免疫和生猪“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动物防疫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完成新平县2016年中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绩效考评奖励资金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草牧业项目建设,加快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全年实现畜牧产值14.97亿元,增长12.3%。 三是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调整优化种植布局,调优品种结构,扩张平掌、建兴等蔬菜新区。深入全县十二个乡镇(街道)对蔬菜产基地、交易市场进行监督抽检/风险监测400批次,其中进行农残快速检测300批次、定量检测100批次,组织开展完成农残快速检测2330批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强化企农联动,不断做优蔬菜产业,实现蔬菜扩面增效,全年完成蔬菜种植15.8万亩、增2.6%,实现产量35857.9万公斤、增5.2%,产值46102.2万元、增7.7%,实现出口蔬菜创汇1835万美元以上。 四是水果产业健康发展。突出“褚橙”效应,主打柑橘为主的水果产业品牌,带动其他水果产业健康发展,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逐步建成集果品分选、仓储、物流为一体的交易市场。加强综合管理和管护,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重点,初步建立全县柑橘科技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全年完成水果种植16.29万亩(柑桔面积10.9万亩)、增26.06%,实现产量12782.15万公斤(柑桔7215.02万公斤)、增7.38%,产值54606.62万元(柑桔39682.63万元),增5.28%。 五是茶药产业稳步发展。以打造“云茶”、“云药”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不断推进茶、药产业化进程,全年安排茶药产业发展资金15万元,全县主要种植品种为重楼、黄精等、露水草、三七等,通过科技陪训,技术指导,育苗补助、贴息贷款等方式从零星种植变为规模化连片种植,全年完成中药材种植25248亩,实现产量812.8万公斤、增1.2%,实现产值9833.7万元、增1.3%;完成茶叶种植4.75万亩,其中低产茶园改造2095亩,实现茶叶产量266.08万公斤、增1.2%,实现产值6165.72万元、增1.8%。 六是甘蔗产业稳定发展。推进国家核心糖料蔗基地建设,引导甘蔗产业向基地化、高产化发展,引导农户参加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单产和效益。实现2016/2017榨季甘蔗种植面积10.1万亩,总产量40.01万吨,其中机榨蔗36.69万吨;实现蔗农收入2.01亿元,其中机榨蔗1.68亿元、水果蔗0.33亿元。 七是渔业生产不断推进。依托丰富的资源条件,大力推广特色稻田养鱼,发展渔业生产,完成池、坝塘、水库渔业养殖面积8170亩,推广稻田养鱼面积10000亩、增18%。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1520吨、增12.0%,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4700万元、增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