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聚力攻坚,2017年发放全贴息扶贫小额贷款1635户7442万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791.96万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目前,3个贫困乡达到摘帽退出标准,7个贫困村和19个新增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1823户6514人贫困人口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81%。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典型引路带动群众增收。新平县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3个贫困乡、32个贫困行政村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发展蔬菜、魔芋等特色经作种植和生猪、林下土鸡、牛羊养殖。推广“企业(公司)+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在建兴乡、老厂乡、平掌乡、戛洒镇等乡镇引导977户建档立卡户种植高山蔬菜、57户建档立卡户种植姬松茸46269平方米、375户建档立卡户种植软籽石榴1463亩、108户建档立卡户种植工业辣椒380亩、182户建档立卡户种植芒果2066.7亩,同时还种植露水草1500.97亩、西番莲2926亩、重楼135亩等。 建兴乡积极引进新平东绿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共计发展高山蔬菜(青花、甘蓝)1650亩,产量910吨,产值180万元,涉及农户175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老厂乡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助脱贫,投资184.94万元先后在保和村等7个村(社区)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受益贫困户达123户412人。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2017年新平县新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家庭农场141家。目前,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7个、家庭农场382家,其中建档立卡户149户543人的土地流转建设猫哆哩集团原料基地,贫困群众的土地流转租金及务工收入年达2万元左右。 三是以县域工矿企业为载体,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巩固脱贫成果。2017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1万人,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634人和“直过民族”360人,完成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893人,转移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1244人。 四是党员带头示范,引领群众脱贫增收。老厂乡转马都村有建档立卡户39户133人,引进姬松茸种植项目后,通过党员带动发展了34个棚,并以每公斤8.5元的市场保护价与福建省一初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实现产值104万元。目前,老厂乡已发展姬松茸种植86个棚,57户建档立卡户每年可实现增收142.5万元(户均增收2.5万元);平甸乡西番莲产业发展助脱贫。一个由基层党员尹绍兴示范种植15亩、发展成为涉及近300户农户2633亩的西番莲产业迅速崛起,使户均种植10亩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销售收入4万元以上。 五是共建共享,土地流转助推产业巩固脱贫攻坚。平甸乡磨皮村委会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8户1590人,彝族人口占99.2%。2013年,磨皮村被确认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611人。2014年,依托褚橙企业(新平传承果品有限公司)和褚橙品牌,流转土地4356亩。在盛果期前,户均可收入土地流转租金、管护费、务工费等共计4.3万元。在盛果期,预计每户农户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746元。目前,全村有67户266人因此脱贫,同时带动农户新购置农用车28辆、生活用车32辆,新建抗震民居37幢。 六是互联网+商贸物流,为巩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2017年,新平县投入运营平掌、建兴、老厂三个扶贫攻坚乡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大力扶持老厂乡勐炳村千亩生态葡萄园(2011年起共种植葡萄5万余株),主管企业地衡丰农业公司带动35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完善农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园及配套建设产后处理和储运体系,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新建和改造新化农贸市场、者竜茶叶市场等9个乡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