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水塘镇坚持“党建+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建设思路,切实推动新平县水塘镇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扶贫车间项目建设,有效带动核桃产业优化发展、搬迁群众致富增收,为水塘镇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找准资源优势,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水塘镇地处三地州交汇口,临近者竜乡、老厂乡、戛洒镇、平掌乡,镇沅县和平镇、复兴乡,双柏县鄂嘉镇、爱尼山乡、大麦地乡等乡镇,具有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核桃产业都是水塘镇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2020年种植面积达53406亩,产量达73.57万公斤。虽然种植规模较大、核桃品质好,但产品加工能力薄弱,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发展潜能较大。同时,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坐落于水塘社区,距水塘集镇1公里,周边柑橘、生猪、核桃等产业聚集,安置有8个村39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435人,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能够更好投入核桃加工生产。镇党委政府综合考虑水塘镇核桃产业发展的资源、区位、人力资源“三大优势”,采取“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建设思路,在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核桃初加工扶贫车间,既能实现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又能较好解决安置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强化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多点发力。2020年,水塘镇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厂”模式,引入新平瑞乐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点内建设核桃加工场,搭建扶贫车间骨架。为促进扶贫车间、市场、产业、群众多元化衔接,助力乡村振兴,水塘镇积极协调乡村振兴、林草等部门,2021年争取中央扶贫专项财政资金100万元、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实施的第二批核桃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项目资金60万元支持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为确保引进企业省时、省力、省心,水塘镇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做实土地协调、场地平整、道路硬化前期基础工作,服务核桃烘烤房、核桃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加工车间、冷库等生产车间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入投产后,全镇核桃初加工产业从简单的核桃烘烤阶段向脱青皮、清洗、烘干、分级、包装、脱仁、脱衣、烘干全链条延伸,实现日加工核桃青果50吨、干果10吨,有效带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和林产业产品高质量发展。同时,水塘周边者竜、老厂、戛洒等乡镇核桃将向水塘聚集进行初加工,不断拓宽核桃产品交易、加工市场,推动全镇核桃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出了新路子。 做实利益联结,厚植产业发展潜力。采取“党建+村集体+公司+种植户+贫困户”模式,打造多方参与、多方受惠的利益联结机制,凝聚核桃产业发展合力。采取资产整体整体出租方式,把项目建成后资产整体出租给新平乐瑞核桃厂产业开发合作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出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3万元增加到6万元,确保集体经济的无风险、保值增值、稳定高效收益,租金收入归哪得龙小组使用,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组织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核桃加工生产线建设,扩大公司核桃初加工生产规模,推动公司生产效益逐步提升,发挥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发挥企业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销售渠道广等特点,鼓励种植户发展核桃产业,共同做强核桃产业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安置点剩余劳动力就近进厂务工,双向解决企业用工成本高、贫困户就业难等问题,帮助安置点贫困户找到生产生活新路子,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经初步统计,核桃进入采摘期后,新平瑞乐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每天平均用工130人左右,平均每人日工资100元,有力解决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问题,实现人均年收入增加1100元。同时,进一步降低搬迁群众对原有土地的依赖,为后期流转农村土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土地利用、发展农业产业,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