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镇:以工代赈“振心”见成效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06-01 23:06   点击率:169打印】【关闭

今年来,水塘镇持续做实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半篇文章”,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的“杠杆”,在项目建设中把“工”用起来,把“赈”发挥出来,采取“党建引领+技能培训+以工代赈”模式,为搬迁群众量身打造就业平台,同时使以工代赈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力器”。

以工代赈“促就业、暖民心”。水塘镇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456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塘镇聚焦以工代赈“吸纳”效应,用工优先考虑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脱贫群众,另外再重点吸纳其余脱贫户、特殊困难对象,有效缓解脱贫群众就业难问题,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据了解,目前参与工程建设务工的搬迁安置点脱贫户共计52人。在金厂村以工代赈工程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脱贫户张朝福正在忙碌。虽然额头上全是汗水,但是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张朝福说:“以前我都是外出务工,但是后面出了车祸,伤到了脚和手,再加上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现在多亏了这个项目,我又能打工了。”张朝福的就业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他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能力也得到项目施工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以工代赈“提能力、振民心”。水塘镇注重发挥以工代赈“务工赈济、培训扶智”作用,结合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工代训、劳务集中培训等工程施工技能实操培训,让参与务工的脱贫群众至少掌握一项劳务技能,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切实增强务工群众自身发展能力。这样既解决脱贫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更加注重提升群众劳动技能,增强“造血功能”,解决群众长远生计,让脱贫户“振心”。同样是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脱贫户李家祥,原来在戛洒镇小红山务工,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施工技能,通过以工代赈培训,技能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增强了安全施工意识。

以工代赈“强保障、增信心”。30多天的工作,4700余元的工资,在金厂村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工资发放表上,李家祥的劳务报酬一目了然,作为师傅工,他的工资是150元/天,而且现在务工地点离家也近,下班回家还能喂喂牛,做一些家务。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赈”的作用,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实现“小资金大情怀、小项目大作为”,劳务报酬实行按月上卡直发,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7万余元,项目完工时劳务报酬发放不少于70万元,占上级下达以工代赈资金比例16.8%。项目施工过程中,脱贫群众通过投工投劳获得报酬并改变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工代赈也充分发挥了脱贫增收和强化群众主体地位的双重作用,激发他们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主动性。


上一篇:水塘镇:爱心企业“六一”助学筑梦 情系教育暖人心
下一篇:水塘镇:培训“充电”强本领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