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秀美乡村“入画”来。近年来,水塘镇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要突破口,“美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基层治理”等多向发力,合力打造乡村“独属风景”,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围绕“抓”字做文章,坚持党建引领抓好组织保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水塘镇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主动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紧密结合各村发展实际,聚焦群众对“生活美”的期盼,统筹考量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治理,力争让农村更好、农民家园更美。相继建设了哪喊、大窝铺、大田丫口、丙额、上海新村等美丽村庄,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成为让群众住得称心、安心、舒心、暖心的宜居乡村。2021年水塘社区荣获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围绕“升”字作部署,聚焦提“颜”增“质”整治人居环境。水塘镇聚焦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定期组织各村组干部群众以村庄主道、门前屋后、河道沟渠、卫生死角等为重点区域,持续开展集中整治,清除隐患设施、治理各种乱象、提升村容村貌,形成人居环境人人参与、可持续、稳提升的良好局面。同时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查组对整治工作开展全覆盖督查暗访,做到环境整治到哪里,督查促整改跟进到哪里。通过对村庄环境进行全方位“体检”,查找问题、派发问题督查清单交办件,分析原因、研究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全面督促各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实效。2024年来,形成9个问题交办件,共计67个问题,涉及9个村社区12个自然村。截至目前,9个交办件已全部办结,6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已经全部整改,以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围绕“产”字绘蓝图,服务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在创建现代农业基地的路上,水塘镇全力围绕柑橘产业做文章,聚集种植、管理、加工、营销等柑橘生产管理关键环节,培育9支扶农、助农、惠农、联农、带农的柑橘管护队伍,并依托龙橙、潘橙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涵盖柑橘种植、农资供应、水果分选、水果商贸物流、种管社会化服务等“一条龙”服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柑橘全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全镇3.17万亩、产值3亿元的柑橘林提质增效,助力2922户果农增收致富。 围绕“治”字下功夫,夯实基层治理促进乡村良序善治。水塘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引导社会公众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推动法律服务下沉,为群众自治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人居环境评比、水价改革等制度,教育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建立乡村德治新秩序。同时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群众身边先进典型,持续巩固移风易俗成果,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行稳致远,最快的脚步是“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水塘镇将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持续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树规划主干,修产业枝节,繁人才绿叶,打造美丽宜居、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稳定繁荣的和美乡村“水塘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