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镇:党建引领产业旺 乡村振兴绘新卷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11-07 10:11   点击率:48打印】【关闭

近年来,水塘镇将党建引领同组织赋能、示范带动、联农带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坚持走党建引领、产业赋能之路,绘就出一幅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幸福画卷。

夯实党建根基,凝聚支部合力。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思路,全力推行“党建+”模式,深入推进党建、产业融合,将基层组织、党员能人、示范基地等纳入统筹调度,让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突显组织、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健全完善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社区)制度,明确镇级领导抓联系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思路,向旧哈村、大口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员6人、选调生2人,为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智慧外脑”。突出“一品一特色”,创新“党建+”模式,打造大窝铺党支部“党建+集体增收”、路南党支部“党建+绿美乡村”、丙额党支部“党建+互联网+农特产业”等一批党建工作品牌。突出文旅融合,培育打造支柱产业,水塘镇党委牵头成功举办拉祜民族文化节、柑橘丰收节,有效提升水塘知名度,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聚焦产业链接,促进融合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食品”牌,市委市政府“一极两区”发展定位和县委县政府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将产业党组织打造成为牵引产业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建立“1+5+N”抓经济促发展工作机制,探索运用“市级农业基地创建—农贸分离—投资固定资产项目—产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闭环联动抓经济模式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围绕柑橘、生猪、芒果等特色产业优势,盘活资金资源、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强村公司,实现“一村一企”全覆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措施,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年内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20万元。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挂包联系企业制度,探索运用“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模式,向上争取农业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用于金厂村、蜈蚣山等片区落地实施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释放人才效应,激活发展动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三支队伍”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服务基层,在关键领域、重点产业建立攻坚支部,坚持筑巢引凤,在人才引、育方面持续发力,紧盯本地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等“优质人群”,精选敢担当、有能力、能带富的优秀后备干部人选85人,组织村干部11人参加能力素质双提升培训。紧盯产业需求精准储才,打造“网格化+管护队+产业园+村办企业+三中心一学校项目”产业体系建设,储备专业讲师16人、管护队队员226人、村办企业社会化服务人才9名,摸排土专家、田秀才、农村致富带头人121人,推动人才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注重本土培育聚才,持续发挥“四个人才培养专班”效益,研究制定4份人才培养实践锻炼清单,将学习实践锻炼成效与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挂钩。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发挥党组织书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头雁”效应,带领党员群众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养殖、种植产业。

下一步,水塘镇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聚焦“抓党建、强服务、兴企业”工作思路,把“党建链”有机嵌入“产业链”、“人才链”,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促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水塘镇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下一篇:水塘镇:非遗“陀螺”进校园 传统体育共传承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