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人,不法商家常用的十大骗局有哪些?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9-12 18:09   点击率:527打印】【关闭

一些不法商家免费邀请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等,大肆推销保健食品,骗取钱财,甚至还损害其身心健康,以下是不法商家常用的十大骗局,请老年人擦亮双眼,仔细鉴别。

一、免费陷阱

1.免费体检。保健食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不爱上医院的心理,装扮成义诊医生,在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常规检查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其事地指出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2.免费试用。在经过多次试用后,一些消费者由于心理作用感觉有效,或者多次试用后,人情难却而购买了该产品,但买回家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3.免费联欢。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组织老人参加免费游玩,还提供专车接送,免费午餐,在游玩过程中,游说老人购买产品。

4.免费健康咨询。开设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只要消费者打进电话咨询,对方都会推荐包治百病的同种保健食品。

二、温情麻痹

推销者抓住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集体联欢,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老人们往往逐步放松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购买那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三、人际游说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纳一批社交网络庞大的业务员,让他们对身边熟悉的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游说、推销。老年人有时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

四、附赠诱惑

老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品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五、品牌误导

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于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扩张,铺天盖地片面宣扬名厂名牌,使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产生一种误解,肯定是疗效显著,才能这么有名气,购买这种产品准没错。因此陷入迷信名牌的误区,没有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正确、合理地选购产品。

六、雇托迷惑

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等。

七、回报承诺

推销者以购买产品即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的方式招揽生意,拓宽销路,这对已经失去稳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更具有诱惑力,老人们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购买产品成为会员,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八、虚夸疗效

商家打着绿色、健康、高科技、洋产品的旗号,宣称其产品是包治百病、治病于无形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同时,商家对一些保健食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

九、擅加成分

一些不法生产企业见利忘义,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违禁药品成分,消费者食用后短时间可能起到缓解病痛症状的作用,进而对该保健食品产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赖,长期使用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都将构成极大威胁。

十、流动设点

部分保健食品经销商采用租赁临时经营活动场所,设立流动摊点或者上门推销等方式开展活动,一旦发生重大纠纷或者被执法部门查禁,马上转移藏匿,另起炉灶,逃避责任,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新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基本属性是食品,不是药品,与治疗疾病无关,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或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谨防免费活动专家讲座等虚假宣传骗局,如遇到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受理。


上一篇:云南工商一体化业务多证合一操作指南
下一篇:新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告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