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恩来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这不仅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具有极为高尚的品德。他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也是治家的榜样。 一直以来,我们对周恩来的家规家风,都是敬仰有嘉,现在更多的是倍感亲切,倍受感动,感慨之情更是无以言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上下求索的中国人民始终难忘一个名字:周恩来。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更是治家的榜样。在其生涯中,他给亲属制订了“十条家规”,即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其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其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可以说,周恩来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正如周秉德女士所讲述的,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 由此可见,党有党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正是因为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生涯中,形成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才得以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身心为民干事,成为人民信赖和拥戴的领导干部。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这样的家规家风,都会让人钦佩、感动、传颂。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谈到家风,我认为家风就蕴含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蕴含在看似普通、回忆起来却受益终生的一些事例当中。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教我们说借人家的东西要早一点归还,我们的父母教我们给长辈端茶送水要用双手,教不要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学习,比谁更有出息,教我们说小孩子多干点活累不着,吃亏是福等。这些话语、这些叮咛看似普通,如今回忆起来却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谈到我自身,我认为我如今能够站在这里,能够和大家分享家风家训体悟,能与在座的女性进行交流,我最想感谢的便是我的母亲。 2014年到2015年,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妇女杂志社联合开展了“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这项调查由全国妇联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负责实施。调查从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江西、山西、湖北、四川、甘肃和辽宁10个省、直辖市的40个市(区/县)选取1万个样本。每个省(直辖市)的样本量均等,为1000户,调查对象为女性。调查结果显示,96.2%的被调查者赞同“家风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风气、规矩和家教,不只属于名门,普通百姓家也有”;95.6%的被调查者赞同“好家风汇聚成好民风,对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会有重要影响”;95.1%的被调查者赞同“好家风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认同感最高的五条民间流传的治家格言是:“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勤俭持家”和“活到老,学到老”。 在被调查者对当代好家风的认识中,对于当代好家风,86.0%的被调查者首选“赡养老人,孝敬长辈”,其次为“夫妻和睦,互敬互爱”。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在家风传承中,长辈起着重要的作用,8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母亲作用最大,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是:父亲(85.7%)、爷爷(40.0%)、奶奶(37.2%)、外婆/姥姥(23.9%)、外公/姥爷(23.5%)。 对当前家风状况的总体评估中,94.6%的被调查者认为家风“好”或者“总体还好,问题不少”。调查结果显示,在好家风形成过程中,主要存在“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简单粗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文明素质”、“家风家训家教淡化、不受重视,影响了好家风的传承”、“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到家风”、“父母不能以身作则,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等九大问题。 此外,对2014年以来全国妇联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81.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项活动对好家风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力,七成被调查者愿意参加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最喜欢、最推崇“积极向上,快乐和谐的家庭”。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家是最小国,国有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家风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和直接的。 俗语有云:“一代有好妻,三代有好子”,男多主外,女多主内,可见作为妻子和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人在幼时养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每一位女同胞都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肯定我们女性。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在事业上同样可以和男性一样,演绎出精彩绚丽的篇章。我相信,推动摇篮的手,一定能够推动整个世界。通过良好的家风,通过家庭这个细胞,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优秀的女性可以造福三代人。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在家庭观念上,我始终认为女人的作用大于男人,认为一代好儿媳,会有三代好儿孙,如果有个不好的母亲,就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如果有个不好的老婆,就有个悲惨的中年;有个不好的儿媳,就会有一个悲惨的晚年。一个女人影响三代,确实是一条宝贵的人生经验。 昔日孟母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曾三次迁居,为儿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学家田汉的母亲,为了培养儿子省吃俭用,给人家洗衣服,时刻关心儿子,并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孩子。好妻子温情如水,她用自己实际行动用心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丈夫和孩子。一个好妻子可以培养全家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影响着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教育子女养成谦虚、包容、关爱、诚信,善于沟通,助人为乐,爱学习,爱思考等优秀品格,这种家庭文化氛围具有传承性,影响不止一代人,这些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何等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