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桂山街道共有土地面积76.4平方公里,辖五桂、凤凰、青龙、太平、亚尼5个社区,42个居民小组,53个自然村。2017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办”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保证,以社会和谐稳定为基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着力点。坚持年初确定的目标不动摇,狠抓落实,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实现现价生产总值23361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2元。在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把 “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领导 ,创新思路,在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在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上作文章,有效地增强了社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意识,为促进全街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辖区内社区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被命名为省、市两级绿色社区、省级体育特色社区。 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敬老先进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玉溪市文明社区、玉溪市第一批民主法治社区,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个好”社区党总支、新平县第一届文明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站点、民族团结示范社区、“优秀妇女”之家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机构逐步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一是根据自治章程的规定,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凡涉及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大事,均由社区居委会讨论,拿出实施方案,经居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后,再由社区居委会组织落实的工作程序,保证社区治理有理有据,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居”,确保社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运行的规范。二是按照《玉溪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意见》有关规定,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社区民警、各居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平安社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处理日常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了《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自治工作规范》,《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委员会职责》,《社会党总支(支部)职责》,《居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等一系列相配套的决策、议事、管理、监督等社区自治和规章制度。使社区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社区文化繁荣丰富。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每年“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都会组织社区妇女、儿童、老人进行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比赛,即活跃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同时,社区还组建了文艺队、歌咏队、乐队、门球队,添置了服装、道具、音像电器等设备,长期坚持排练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彝族、傣族舞蹈和花灯歌舞,经常参与广场文化活动,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在全县文艺竟演中多次获奖,并在社区辖区范围内和谐广场、小花园等空地、晨晚练点提供体育健身服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农家书屋”,现共有图书10920册,其中:政经类139册、科技类695册,生活类1055册,综合类550册、少儿类1535册、文化类2010册、期刊525册、其它1650册,在新平县司法局的关心帮助下,现新增设了法律图书角。所有图书免费为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三)强化社区治安,改善社区环境,创建平安社区。一是按照“一区一警”的要求,社区设立了警务室,积极开展以“管理和防范”为主的社区警务活动。二是建立健全治保、调解、群防组织,以“安全文明社区”、“无毒社区”、“绿色社区”“平安和谐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的各项防范措施,实行群防群治;三是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四是依托社区关工委加强对“两劳”回籍人员、吸毒人员、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管理和安置帮教工作;五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六是积极配合社区民警加强对暂住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管理,并积极开展社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七是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化解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八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各项工作;九是开展宗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活动。十是通过“守法之家、团结之家、和谐之家、安全之家、文明之家、富裕之家、绿色之家、节约之家、健康之家、明理之家”的创建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目前社区内治安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 以建设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文化社区为目标。社区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的评比活动,对辖区内7495户居民环境卫生进行评比,经评比,“最清洁“494户,“清洁”6980户,“不清洁”21户。加大环境整治和创建“绿色社区”、“环保家庭”的宣传力度,居民家喻户晓,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社区一直把居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根据社区实际制定完善了《居规民约》,42个居民小组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居民们的言行举止。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模范媳妇”等一些居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在桂山街道组织的“道德之星”评选活动中,成功申报14名社区居民获街道“道德之星”荣誉,使居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文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党课形式,以党课进讲堂的方式,开设了以“强化宗旨、服务群众”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活动,活动共分为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说一席分享、送一份吉祥五个环节,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内容贯穿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要求,倡导社区党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四德”教育的推动者和志愿精神的传承者,展现新时期党员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四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遵守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不赌博酗酒、不参与迷信活动、不参与邪教活动、不涉嫌违法犯罪,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五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一方面在全社区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居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五)倡导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干部、党员干部,社区团员青年、妇女、青少年学生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经常组织开展到敬老院为五保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被子、理发和负责为老人体检看病等志愿活动。有时遇森林火灾,还组织青年民兵志愿者参加扑火救灾工作,为抢险救灾工作做出了贡献。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投资800万余元,建成了五个社区办公用房,并改造建成了社区服务大厅。警务室、微型消防站、调解室、农家书屋、健身活动室、卫生室、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室及各办公室布局合理。解决了社区有址办公、有人办公、有钱办事的情况。 (七)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管理机制。建立“一个服务中心五个工作站”服务管理机制,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和开展“一站式”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居民诉求解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社区服务中心下设党群服务站、社管服务站、民生服务站、城卫服务站、计生服务站五个站所,中心主任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服务站站长由社区党总支委员兼任,每个站所由3-5名工作人员组成,各站所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通过成立一个中心五站所的“一站式”服务机制,认真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各站所各司其职、各管旗下,有分工、有合作,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民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主要成效 通过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社区现在形成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不赌博酗酒、不参与迷信活动、不参与邪教活动、不涉嫌违法犯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展“十星级文明”、“五好家庭”、“模范媳妇”等活动,使居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居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目前,社区风气良好,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居民遵纪守法,群众安居乐业,社区和谐稳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