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管理工作情况 为全面提高新平县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几年来,桂山街道积极、认真、主动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构建了街道主抓、社区负责、部门协同、居民参与的共驻共管的工作格局,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二、城市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做法和措施,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城市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成立了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社区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层层分解,量化目标,明确责任。通过“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重点抓,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落实,使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做到有组织、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素质,营造城市管理氛围。居民管理意识淡薄是阻碍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大瓶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管理意识是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街道始终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具体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的积极性。街道辖区内有条件的27个小组安装环境卫生宣传栏,通过宣传栏张贴每个月的卫生评比结果,旨在加强居民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的自觉性、自律性,也让居民参与到城市管理监督工作中,为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爱护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三)严管专项经费,加大城市管理资金投入,完善城市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对每年财政预算的城市维护专项经费实行全额专款专用,加大对城市管理经费投入,逐步建立街道奖补、社区和小组自筹、辖区单位资助等多渠道经费筹措保障机制,确保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每年筹措的管理经费主要用于综合管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宣传及环境卫生评比奖励等工作。目前,全街道共有垃圾清运车4辆,街道4米以下巷道设置垃圾箱(桶)62个、垃圾池28个、聘请保洁员70人。 (四)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根据《新平县城市精细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创新管理体制,街道制定了《日常监督考核标准》、《环卫保洁工作职责》、《社区居民环境卫生共驻共建责任评分表》、《社区环境季度检查表》等制度,对街道、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职责、权限、内容、分工做出明确的界定,对社区的工作质量标准、检查、考核、奖惩进行细化和量化。每年制定《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实施方案》,做到管理工作方向明确、标准具体、有章可循。实行街道主要领导带队检查组,进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评,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常态化。 (五)综合整治,上下联动,确保城市管理工作有效推进。为有效改善辖区城市管理工作,街道积极配合县住建、交警、交通、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干净、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一是抓好清理垃圾、制止“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乱涂乱画”三乱行为。二是治理乱堆乱放、家禽放养现象。各社区对辖区范围内柴草、粪堆、杂物以及各类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清理,督促指导村民有序堆放,做到村内道路两侧无生活垃圾和弃物,确保村庄道路路面及两侧控制区内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行车安全和路容路貌整洁。规范居民家禽、家犬等饲养行为,对家禽、家犬乱放养,且屡教不改的居民结合村规民约给予处罚;三是治理生活污水、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各社区结合地形地势,对村庄内污水沟渠进行全面清理,杜绝村内污水滞流、横流现象发生。多方面整合资金,加强村组道路硬化、修缮。引导村民对房前屋后公用零散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四是清洁厕所。有公厕的社区、小组,做到有专人管护、实时保洁、定期清理粪便。有条件的村庄,要逐步对传统旱厕进行改造,建设净化水平高、入厕环境好的生物净化公厕;五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推进驻社单位、居民住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结合居规民约对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特别是垃圾乱丢的居民住户进行教育或处罚;六是积极动员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参与清洁卫生行动。街道及社区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到清洁卫生的行动中,对辖区内的道路、小巷进行清扫,不仅让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让更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城乡垃圾综合整治管理工作中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是县城城市规划不到位,城市建筑风貌没有地方特色,城郊结合部村庄规划不到位,影响县城城市整体形象;二是主管部门建设审批管理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到位,环境整治难度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三是街道、社区与驻社单位共驻共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四是县城城市规划控制建设工作考虑不周到,在规划区内部分居民居住条件差,但因在规划控制范围内不允许居民拆旧翻新,也没有合适区域安置规划控制区内的居民,居民对此问题经常上访。 (二)市政公共设施管理:一是县城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后续维护管理不到位,排查核实不到位,无人管理现象突出;二是城郊结合部村庄基础设施簿弱;三是县城自来水管网老化,致使自来水供水不足,管网维修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四是电网线、广电线、电信线乱拉乱接现象突出,城郊结合部线网管理有待规范和加强;五是县城排污设施滞后,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六是城市美化亮化工作有待加强,城郊结合部村庄应纳入市政管理范畴;七是部分城郊公路管理应纳入市政管理范畴。 (三)市容环境卫生维护管理:一是环境卫生经费投入不足。街道、社区保洁员的工资待遇底,与县住建部门聘请的保洁员待遇形成较大差距,社区小组难以承担相关费用;二是街道、社区与县住建、交通部门管理责任区划分不清晰、不明确现象突出。建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突出,执法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私塔乱建行为突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大新公路沿线的垃圾清运职责归属不清,部分公共区域的管理应纳入县住建部门管理范围;三是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居民素质培育有待提升,环境卫生评比结果应用还需加强;四是环境卫生死角较为突出,如部分改制企业、驻社单位、预留用地和已收储未供土地等,无管理主体责任单位;五是县城城市小广告乱贴乱画问题突出,查处力度不到位;六是动物养殖管理难度大。 (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绿化树种未突出地方特色,未完全选择适宜本地树种。 (五)城市市场交通秩序管理:一是县城城市停车难、行车难等问题有待破解;二是车辆停车收费管理难度大,存在车辆乱停乱放、交通堵塞问题。 (六)城市市场经营秩序管理:一是城郊结合部村庄,小作坊问题突出;二是县城城市市场功能有待规范与配套。如托运部的设置在居民区内,批发部的设置在县城规划道路旁,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三是农贸市场管理还需加强;四是物业管理问题突出。存在收费标准过高,业主负担过重;只收费不服务,服务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业主不交费等现象;五是日常监管不到位,城市主要道路路边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四、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建议 (一)结合实际情况,用更长远的眼光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制作合理的规划方案,将一张蓝图做到底。 (二)针对县城城市规划控制建设方面问题,望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能制定出明确的实施方案解决居民的建房、居民的安置等问题。 (三)部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偏远村庄的两污、公厕、垃圾清运等设施较为薄弱,应抓大对这些重点区域的基础建设。 (四)抓强市场、停车位等公用场所的管理力度,创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 (五)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素质水平。 (六)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