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2017/2018榨季甘蔗产业发展工作情况通报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涉蔗各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及蔗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三户制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17/2018榨季甘蔗生产及加工工作顺利结束。 一、甘蔗种植基本情况 2017/2018榨季,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近8.3万亩,涉及县辖4镇5乡(戛洒镇、水塘镇、漠沙镇、扬武镇、老厂乡、者竜乡、平甸乡、平掌乡、新化乡)及峨山县化念镇和双柏县鄂嘉镇、西舍路镇、爱尼乡,蔗农1.1万余户5万余人,甘蔗种植品种近32个,其中最主要品种有:新台糖1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闽糖69/421、桂糖94/116、云引3号等,平均单产在4.5—5吨,甘蔗价格在480—520元之间。 二、制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2017∕2018榨季,三户制糖企业共入榨甘蔗约35万吨,生产白砂糖约44474.85吨,出糖率为12%—13%,主要品牌有“云新牌”和“南恩牌”白砂糖。三户企业已兑付蔗款8437万元,尚未兑付的蔗款预计为4239万余元,三户企业计划在5月底6月初兑付完2017∕2018榨季全部蔗款。2018年,三户制糖企业预计实现产值67749.9万元,预计上缴税金1200万元。 三、蔗农收入情况 根据2017年底召开的县甘蔗生产协调会议精神,2017/2018榨季,甘蔗原料收购价格坚持同蔗(品种)同价原则,谁扶持、谁培植、谁受益原则,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同蔗(品种)收购价格就高不就低调整的原则,吨甘蔗/公里同等路面同等价格原则,收购价格分别为:优一类品种价格:530元/吨,一类品种价格:520元/吨,二类品种价格:490元/吨, 三类品种价格:480元/吨,四类品种价格:450元/吨,五类品种价格:380元/吨。由于我县蔗区多在山区,平均单产在4.5吨左右,且甘蔗生产多靠人工完成,机械化程度低,人工砍收成本达150~180元/吨,占甘蔗收购价格的近2/5,特别是到了甘蔗收购后期,人工砍收成本甚至达到250元/吨,因此,种植甘蔗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但全县仍然有1.1万户农户5万余人从事甘蔗种植,也是蔗区群众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甘蔗产业仍然是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产条件差。全县蔗区80%集中在干旱贫瘠的旱坡地,能有效灌溉的蔗区面积不到10%;土地耕层浅、保水保肥差,种植地块小而分散,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甘蔗单产总体偏低。 (二)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生产多靠人工完成,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甘蔗种植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蔗区劳动力紧张,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人工砍收成本达150~180元/吨,占甘蔗收购价格的近2/5,比较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 (三)作物竞争强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蔬菜、柑桔等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热坝区各种经济作物竞争激烈,甘蔗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并逐步向偏远山区发展,山区道路差,运输距离远,导致运输成本逐年上升。 (四)品种单一化严重。新台糖22号占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的80%以上,优良品种少,种性逐步退化、宿根周期长、病虫害增多,造成单产及糖分下降。 (五)甘蔗种植科学化水平不高。甘蔗种植粗放、中耕管理不到位,主栽品种种性退化,蔗区品种布局不尽合理,中晚熟品种过多,早熟品种相对较少,种植组织化程度不高,良种良法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小机榨管理滞后。由于春节前后,群众对红糖市场的需求较大,在蔗区周边、蔗区内部、蔗区跨县区域内出现很多小红糖厂,导致县内南恩公司、恒源和恒诚公司部分甘蔗原料流失。 (七)蔗糖生产企业改制后,政府行政行为渐渐弱化,从以前的督促、指导转化为服务协调,并主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改制后就榨区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造成部分蔗区收购秩序混乱。 (八)蔗糖生产自企业改制后,政府对企业扶持、对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减少,企业拓展空间渠道单一,企业投入蔗区的资金逐年减少,加之农户种植产业多样化,因此,蔗区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三户企业原料严重不足,企业以前的榨季为4—5个月,而现在1—2月收购结束,企业设备利用率比较低。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出台对三户制糖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蔗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 (二)把甘蔗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的产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制定甘蔗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加大甘蔗产业科技推扩力度,把甘蔗农机农具和甘蔗新技术推广运用纳入到政府扶持范围,全力推扩全膜技术和甘蔗新品种改良。 (四)切实加强对小机榨的整治力度,保障三户制糖企业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