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2018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完成情况通报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5-10 14:05   点击率:19打印】【关闭

新平县2018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

工作完成情况通报

 

2018年,新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盯紧目标,抓早抓实各项工作,一季度我县民营经济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均排在全市前列,实现了开门红。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民营经济增加值:

2018年一季度,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2亿元,同比增14.3%(超市级下达目标任务1.3个百分点),占全县GDP比重达44.4%。

(二)民营经济工商登记从业人员:

2018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工商登记户数为22041户,同比增11.3%,其中:私营企业为2623户,同比增10.1%,个体户19418户,同比增11.4%;民营企业工商登记从业人员为77391人,同比增12.2%(超市级下达目标任务7.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35975人,同比增6.6%,个体户从业人员为41416人,同比增17.5%。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分解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打好“三大战役”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玉溪市2018年民营经济战役工作方案》精神,及时制定出台《新平县2018年民营经济战役工作方案》,确定2018年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县直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任务分解落到实处。新平县在省、市领导联系我县部分重点民营企业的同时,继续做好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确保每户重点民营企业都有县级领导联系,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新平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修改完善《新平县规上工业企业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并根据省、市政策不断修改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和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为全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全县民营经济跨越发展

(三)持续推进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为企业协调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正在对全县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全力帮助指导企业申报各级资金和项目支持

(四)全力做好转贷工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根据《新平县规上工业企业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全力做好企业银行到期贷款转贷工作,减轻企业续贷压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8年一季度,共为3户企业调头银行到期贷款共计2000万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30万元。

(五)民营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对县域经济贡献日益突出。一是民营企业户数持续增加,2018年一季度,全县民营经济工商登记户数达22041户,同比增11.3%;二是民营经济工商登记从业人员持续增长,2018年一季度,全县民营经济工商登记从业人员达77391人,同比增12.2%,民营经济领域已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三是民营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8年一季度,全县预计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14.3%,占全县GDP比重达44.4%,民营经济对GDP增长和全县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六)继续抓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2018年一季度,全县新增登记注册企业62户,新增工商登记企业从业人员1808人。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后续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函〔2018〕30号)文件精神,继续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全力做好2017年微型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后续服务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发展总量不足,质量不优。近年来,民营企业规模虽不断壮大,涌现了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等省内著名企业,但“小、散、弱”的特点仍然明显;通过2014-2016年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虽培育扶持了一批小微企业,但科技创新型、加工类、具有地方特色和电子商务等发展较好及有成长性的企业和新型业态较少,小而散的种植和养殖业的企业占比较大,质量不优,民营经济后续发展乏力。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问题较突出。一是我县融资担保机构力量薄弱,融资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较少;二是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等因素影响,企业难以再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三是部分银行存在压贷、抽贷现象;四是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企业负担。因此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仍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民营企业科技人才较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和品牌创建意识淡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做大民营经济总量。结合省、市继续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掀起全民创业热潮,着力在推进全民创业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做大民营经济总量。一要培育创业文化。大力弘扬“崇文重商、艰苦奋斗、勤勉敬业、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群众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一切领域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在全县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二要拓展创业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鼓励民营资本加快进入。三要激活创业主体。鼓励下岗职工、转业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民营企业主扩大规模二次创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县民营经济总量快速做大。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县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虽有仙福(钢铁)集团、力高箱包等省内著名民营企业,但没什么高新技术企业,虽然部分企业注册了商标,也获得一些专利,但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大力培育品牌迫在眉睫。一是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采取财政奖励、科技三项费用扶持、贷款资金贴息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研究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产品研发中心,积极扶持各类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建立共同体或实施合作项目,建设科技合作示范企业。二是以自主创新推进品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培育工作,设立品牌创建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展创品牌活动,鼓励企业和重点产品争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对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的分别给予奖励。三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创新型企业家人才、战略高新技术人才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要采取各种方式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
   (三)破解融资、用地、用工难题,扫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一是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融资困难一直是企业发展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资金短缺,导致一些企业规模难以做大。为此,一要搞好银企合作,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搭建合作平台,增进银行和企业的了解和沟通,促进银企合作;二要激活民间投资,充分利用民间一部分处于“休眠”资金,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三要学习借鉴外地民间融资的办法,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化运作的民间担保公司。二是着力破解用地难问题。随着国家土地宏观政策的出台,用地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紧张。为此,一要认真研究并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二要坚持用地跟着项目走,要根据产业政策,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成熟一个报批一个,确保“投资额度大、投资密度大、创税能力强”的优质工业项目的用地保障;三要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对没按时投资建设的企业要尽快清理出园。三是着力破解用工难问题。当前,我县民营企业用工难突出表现为产业工人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一要立足农村,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把农民培训为产业工人;二要立足市场,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方式,利用职校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实施“订单培训”,为民营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业工人;三要立足服务,完善乡镇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作用,成立企业招工服务站,常年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
   (四)强化服务和优化环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市场经济是环境经济,宽松的环境是加快发展的良好土壤和业务条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暖企服务。一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认真贯彻落实《新平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优环境、投融资、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实行内资、外资同等待遇,真正做到外商、内商一个样。二是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程序,减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从制度上杜绝办事手续繁琐、部门拖拉推诿的现象,努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诚信经营和依法诚信纳税,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民营工业总量,努力实现民营工业的新跨越。

上一篇:新平县2017/2018榨季甘蔗产业发展工作情况通报
下一篇:新平县开展规上工业企业转贷资金管理 工作情况通报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