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当前小麦、油菜等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建议 据县植保站于2月8日统计,全县小麦、油菜等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1.74万亩次,防治面积1.74万亩次。 一、小春主要病虫发生实况 (一)小麦。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06万亩次,防治面积1.06万亩次,发生的主要病虫有条锈、叶锈、白粉病和蚜虫。其中: 条锈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扬武镇大开门社区,面积0.001万亩次,防治面积0.001万亩次,始见期为2018年2月8日,比去年(2016年12月18日)推迟50天,发病中心病株率达67.54%,病叶率达25.38%。 叶锈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扬武镇大开门社区,面积0.005万亩次,防治面积0.005万亩次,始见期为2018年2月8日,比2017年推迟50天,田间平均病田率0.09%、平均病株率0.006%、发病中心病株率达81.67%,病叶率达61.8%。 白粉病:中偏轻发生,部分田块重发生,发生面积0.35万亩次,防治面积0.35万亩次,主要发生在扬武、者竜、建兴、桂山、古城等小麦种植区,全县平均病田率18.00%、病株率7.86%。 蚜虫:轻发生、部分田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7万亩次,防治面积0.7万亩次,主要发生在扬武、者竜、建兴、桂山、古城等小麦种植区,蚜田率为15%、蚜株率为5.2%。 (二)油菜。油菜病虫发生面积0.3万亩次,防治面积0.3万亩次,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 蚜虫:轻发生,发生面积0.3万亩次,防治面积0.3万亩次,主要发生在古城、桂山等油菜种植区,蚜株率2.2%,共有蚜虫2630头,平均百株蚜量6.8头。 (三)蚕豆。蚕豆病虫发生面积0.33万亩次,防治面积0.33万亩次,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斑潜蝇和蚜虫。 锈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在者竜、水塘、古城、桂山等蚕豆种植区,发生面积0.01万亩次,防治面积0.01万亩次。 褐斑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在者竜、水塘、古城、桂山等蚕豆种植区,发生面积0.1万亩次,防治面积0.1万亩次。 斑潜蝇:轻发生,主要发生在者竜、水塘、古城、桂山等蚕豆种植区,发生面积0.1万亩次,防治面积0.1万亩次。 蚜虫:轻发生,主要发生在者竜、水塘、古城、桂山等蚕豆种植区,发生面积0.12万亩次,防治面积0.12万亩次。 二、防治建议 结合历年小春病虫发生特点,预计春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蚕豆褐斑病、斑潜蝇等将扩展迅速,区域性发生突出,建议各乡镇(街道)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小春病虫害系统监测和田间普查力度,及时掌握病虫害田间发生动态,抓住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强化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及时组织农户开展统防统治,控制病虫害扩散流行。 三、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锈病:白粉病病株率达20%、条锈病病叶率达0.5%-1.0%、叶锈病病叶率达5%-10%的田块选择25%腈菌唑乳油10克/亩或50%粉锈清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20%三唑酮乳油50-60g兑水50公斤喷雾。 蚜虫:防治重点是漏防的田块及近期未施药且小麦、蚕豆百株蚜量达500头,油菜田间有蚜枝率>15%的田块,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或1.8%阿维菌素10-15ml/亩或10%烯啶虫胺水剂10-15ml/亩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20克/亩或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20ml/亩兑水50公斤喷雾。 蚕豆锈病:发病初期或视病情在花荚期防治1-2次,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兑水50公斤喷雾。 蚕豆褐斑病: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47%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兑水50公斤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1-2次。 斑潜蝇:在幼虫化蛹高峰期后8-10天,幼虫以1-2龄期施药最佳,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6-20ml/亩或10%灭蝇胺悬浮剂100-150ml/亩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30ml/亩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好,间隔4-6天喷1次,连续3-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