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老厂:巧做“竹文章”万亩竹林化身"绿色银行"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8-07 00:08   点击率:22打印】【关闭

新平老厂:巧做“竹文章”万亩竹林化身"绿色银行"

 浏览量

近年来,新平县老厂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成立村办企业、延伸竹笋深加工产业链,成功盘活4.78万亩竹林资源,带动周边216户竹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让万亩竹林化身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眼下,老厂乡万亩竹林已进入采挖竹笋的黄金时节。雨过天晴,一根根鲜笋破土而出。在位于老厂乡的云南乡小竹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内,不少村民正忙着给刚挖的竹笋削皮,他们一个个动作娴熟,很快就削出了一筐筐白白胖胖的竹笋,工作人员随即进行筛选、称重、清洗,为后续深加工做好准备。

正忙着削竹笋的村民普娴告诉记者,在公司没有成立以前,他们只能将竹笋采收回来,切丝、晾干后拉到戛洒集镇售卖,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销量和售价都难以保证,大家每年从竹产业上获得的收益并不可观。如今我们大多数售卖鲜笋,不用再到太阳底下晒竹笋了,要知道晒竹笋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现在公司成立了,对于我们农户来说很方便。普娴说。

作为典型的滇中苦龙竹宜植区,老厂乡竹林资源丰富,拥有竹林4.78万亩,核心种植区包括罗柴冲、马房等地。然而,传统竹产业面临加工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销路难、价格不稳定等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老厂乡积极谋划,于2022年以集体+村民合股模式创办了云南乡小竹商贸有限公司,以竹笋深加工为核心,有效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不断延伸竹笋产业链,带动周边216户竹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罗柴冲村竹笋种植户普燕红说:我家种植了50亩竹笋,一年的收入大概是3万元,如今公司成立后,不仅更加便利,收益也有所增加。回忆起往年竹笋采收季,普燕红感到喜忧参半,既为竹笋丰收感到欣喜,又为接下来的销路发愁。她的这一忧愁,在2022年云南乡小竹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以后,彻底转化成了丰收的喜悦。

如今,村办企业通过统一技术标准、保底收购等措施,将分散的竹农纳入产业化体系。企业不仅提供种苗、管护技术指导,还建立了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发系列笋产品。同时也能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形成联农带农的有序运行机制,让老厂乡4.78万亩竹林真正成为农户增收的绿色银行,开启了当地绿色致富新篇章。

自从2022年村委会成立村办公司以来,老百姓的产量以及价格都比较稳定,收入也随之稳定下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增收,2022年开始每年增收约5万元。罗柴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普值介绍。

接下来,老厂乡还将始终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竹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培育竹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走实走好竹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产业首先必须要振兴。我们要坚定地做好我们的竹产业,不断延伸竹子产业链,丰富竹产品品类。下一步,我们还要重点开发开袋即食模块,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我们老厂乡的竹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普值表示。


上一篇:【新时代文明实践】李兴禄:致富路上“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
下一篇:老厂乡:人居环境“回头看” 美丽乡村 “再提升”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