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李兴禄:致富路上“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8-11 00:08   点击率:12打印】【关闭

【新时代文明实践】李兴禄:致富路上“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

人才兴,乡村旺。近年来,一批批人才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在老厂乡保和村有这样一位村民:他怀揣着回家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的初心,毅然辞去稳定工作回乡探索;他不计得失,个人出资出力为乡邻修建产业致富路;他率先垂范,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他就是保和村马鹿塘小组村民李兴禄。

产业振兴,蔗田生富乡邻。保和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种植出的甘蔗含糖量高、品质好。但一直以来由于种植分散,管护技术不足的原因,面临着甘蔗单产低、产量不稳定等困境,甘蔗产业发展深陷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李兴禄发现问题所在后,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还把农家书屋当作知识宝库,利用闲暇时光仔细研读甘蔗种植相关书籍,同时整合土地资源,破解小散弱困局。2025年李兴禄整合土地500亩用于甘蔗种植,产量达到3500多吨,收入达180万元,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同时免费为蔗农提供技术指导,带动蔗农户均收入提升3000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据统计,2025年保和村共种植甘蔗1600亩,产量达11200吨以上,产值超580余万元,甘蔗产业已成为保和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接下来,老厂乡将持续以联农带农机制为抓手,着力将甘蔗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进一步守牢群众的"糖罐子",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设施改善,路畅通连万家。这几年我栽甘蔗,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我,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今年老厂雨水比较重,前几天从支书那里得知,坝塘边小组入村道路受到严重损坏,村民进出困难,我到实地看了之后,就想着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大家出进方便一点。李兴禄说。

保和村坝塘边小组水库旁这条路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路面逐渐出现坑洼,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导致群众、车辆都无法正常通行,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又刚好这几天正是烟农们采摘烟叶的黄金时期,经村两委与致富带头人李兴禄沟通,决定由李兴禄出资、村干部出工修缮这条道路,让群众生产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心。据悉,此次修缮道路全长120米,李兴禄个人出资8000元,并与新平浩盛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协调碎石6车,村两委及志愿群众投工投劳20人次。这条道路的修缮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为乡村振兴铺就了快车道,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

文明深耕,思想化雨育新风。李兴禄是一个热衷于村里公共事务、时刻关心着村庄建设发展的人,他觉得乡村振兴不但要让村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每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在平时,他始终把志愿服务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理念,全心全意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他积极参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宣传村规民约,有效地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让文明之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李兴禄以实干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暖心的为民服务篇章,让致富带头人的担当与奉献在乡村振兴路上熠熠生辉。下一步,老厂乡将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党员带头做示范,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老厂乡团委召开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
下一篇:新平老厂:巧做“竹文章”万亩竹林化身"绿色银行"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