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进行时·干部示范│漠沙镇和平村李安桥:秸秆堆里“刨”出振兴路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7-31 17:07   点击率:0打印】【关闭

“别人眼里的废弃秸秆,到了安桥书记手中,竟成了‘金疙瘩’!”村民们粗糙的手掌比划出的,是一个村庄的华丽转身。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焚烧问题,如今变成年营收22万元的致富产业。这场蜕变,始于村支书李安桥在田埂上的一次“较真”。

微信图片_2025-07-31_165004_262.png

一捆秸秆的“破局之问”。和平村的山梁间虽流淌着绿水,却背负着沉重的“穷帽子”。2023年秋收后,李安桥拧眉看着沟渠里的秸秆,算了一笔账:“每亩玉米地有2到3吨秸秆,全镇上万亩土地,那就有数万吨资源烂在地里了!”“敢闯敢试”的他带领村“两委”跑遍养殖场、熬通宵做“秸秆利用”的方案,当有人小声嘀咕“咱庄稼人懂什么加工技术”时,他用一叠厚厚的调研资料回应质疑:“不懂就学,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期盼等不得!”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两委”日夜攻关,用三招破解困局。第一招以5500元年租金盘活恒诚糖业有限公司闲置厂房,实现了村办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共赢。第二招采用“合作社+村办公司”模式筹集10万元,同时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8.57万元,解决启动难题。第三招对接相关部门攻克电力复通、审批许可等难题,让启扬公司青贮饲料加工厂从蓝图变为现实。

一间厂房的“逆袭成长”。公司运营初期,面对技术空白、订单短缺及村民质疑的三重压力,李安桥带领村“两委”班子迎难而上。他们身兼“生产工”和“售货员”,利用工作之余生产,转变“等客上门”传统思路,创新采用以“送”代“销”营销策略,用主动服务叩开市场大门。深知技术与理念是发展的核心动力,他们“走出去”取经,到普洱、楚雄等地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真诚的服务态度,逐步赢得市场认可。截至2025年6月,已有600余吨饲料销往元江、通海等养殖场,合作的养殖户达到34户,成功实现了从困境开局到稳步发展的跨越。

一条产业链的“循环哲学”。“要让秸秆被吃干榨尽!”李安桥的产业链思维正在重塑和平村经济生态。为了提升青贮饲料利用率,让原料和废料循环利用起来,他带领村“两委”谋划肉牛养殖项目,主动争取乡村振兴的衔接资金建成肉牛养殖场。通过延链补链的精准布局,启扬公司的生产的余料用于肉牛养殖,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与资源的高效循环。这不仅让启扬公司实现高效运转,更催生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

微信图片_2025-07-31_165016_325.png

朝阳中的和平村,李安桥捻起一把青贮饲料:“你看这秸秆,揉碎了是饲料,发酵后还能成为能源,说到底,都是为了咱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漠沙镇卫生院关于办理“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相关事项的流程及须知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