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甸乡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紧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题,认真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促进了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平甸乡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2011年以前的多次区划调整,平甸乡现辖10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国土面积43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30亩。全乡以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同时也是全县唯一没有集镇的乡镇,非公经济发展条件十分有限。为此,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围绕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和订单生产,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路子,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极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示范乡和工业原料基地,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非公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展。目前全乡有私营企业84户(但有一定规模的只有9户),注册资金9213万元,从业人员370人,年产值3160元;个体工商户45户,注册资金518万元,从业人员80人,产值250万元。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单一。目前我乡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83户,个体工商户327户,但据调查结果来看,个体工商户的户数是不实的,实际正常经营的不到50户,大多是为了创业贷款而注册成立的。同时,现有的个私企业全部都是种植和养殖业,产业较单一,且大多数规模较小,效益不佳。 (二)由区位条件,平甸乡发展工业商贸企业的基础薄弱,发展工业商贸工作受条件限制。 (三)由于没有强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后盾,工业原料销售困难。 (四)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给发展工业原料基地建设带来许多困难。 (五)是以农业为主的非公经济发展模式受用地、农民意识、基础设施、经费等限制,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六)融资难的问题,是目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企业所使用的土地都是集体性质的租用形式,不能作为银行抵押资产,贷款困难;二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靠自有资金是不够的,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从观念上、体制上还是技术上,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远不如其他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由来已久;三是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的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道槛高、附加条件多,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限定一些贷款条件,增加贷款难度;四是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愿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主要是从风险的角度分析,担心民营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资金存在风险,一些银行在对企业的资产抵押评估过程中,给予企业的评估价值过低,导致企业贷款额有限、变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七)民营经济的短期性行为。这是民营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投机性,民营经济的投资往往不受条件限制,存在育目性、投机性行为,政府管控较难;二是民营经济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拖欠工人工资、养老保险等行为不同程度的存,特别是规模较小,效益又不好的企业较为突出;三是民营企业主往往看重现实利益,对长远发展考虑较少,规模和效益不佳。 三、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融资手续;二是加大政府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对过剩的产业投资加以限制,对现有产业进行优化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四是建议扩大内需,加大政府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五是增强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六是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对民营经济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七、增强政府扶持的科学性,做到优胜劣态。
平甸乡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