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施工期水污染源 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施工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中建筑物的建造、建筑材料运输及堆放所产生扬尘,运输、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尾气等。 (3)施工期噪声污染源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各种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4)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污染源 施工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至于弃土石方、废弃建筑材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但是由于建设内容简单仅为建设一栋一层综合生产车间,且项目用地区域地势平坦,因此涉及的土石开挖量较小,基本可做到土石方平衡,故项目无弃土石方产生。 (二)运营期 (1)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烘焙隧道炉燃烧废气、面粉加料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粉尘、烘焙过程产生挥发油、蛋壳和边角料堆放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味。 (2)噪声主要来源自各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噪声源强约为70~85dB(A)。 (3)本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及生产废水。 (4)项目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鸡蛋壳、不合格原料、原辅料残渣、不合格产品、检验固废、废包装材料。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水环境 ①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 ②施工期间在项目区内设置临时沉淀池,收集处理项目区产生的施工废水。 2、环境空气 ①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降尘,在晴天及风大时,加大了洒水量及洒水频次; ②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低速、限速行驶,减少了产尘量; ③施工渣土外运车辆加盖了棚布,避免沿路泼洒产生扬尘。 3、固体废弃物 ①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已有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处理。 ②施工期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利用部分,委托施工单位清运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4、声环境 ①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减少工程建设施工对周边造成的声环境影响。 ②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高噪声设备如真空泵、电锯等,应尽量设置于项目中心区,远离环境敏感点,且安置在封闭密实的工棚内,实行封闭、半封闭施工。 ③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三日内报请新平县环保局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或单位发布公告,以征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⑤加强施工操作规范,避免人为造成诸如高空抛丢重物造成的突发性噪声影响周围声环境的情况发生。 ⑥考虑到建筑材料运输时车辆噪声可能影响到附近居民,为了将建设期运输车辆的噪声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对敏感人群造成严重影响;物料进场要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夜间进场影响居民休息。 (二)、运营期 1、水环境 ①实行雨污分流; ②设置1座容积为1.0m3的隔油池; ③项目外排生活污水需处理达到GB/T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B等级)标准排放限值才能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外排生产污水需处理达到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限值才能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2、环境空气 ①设置15m排气筒用于烘焙隧道炉燃烧废气排放; ②厂房洁净区设置供排风系统,外排污风通过厂房房顶外排; ③固废分类用带盖垃圾桶收集,并做到日产日清。 3、声环境 ①合理布局,选用低噪设备,并定期保养检修设备,防止机械损坏引起高噪声影响周围环境; ②保护并加强厂区的绿化,绿化带有明显的吸声、隔声降噪作用; ③入厂车辆要减速,禁止鸣笛。 4、固体废弃物 ①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工业园区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②鸡蛋壳使用带盖垃圾桶收集后外售新平县革棚良种猪场作为饲料使用; ③检测固废收集后进行灭活处理,再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④原辅料残渣使用带盖垃圾桶收集外售新平县革棚良种猪场作为饲料使用; ⑤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使用带盖垃圾桶收集,外售给新平县革棚良种猪场作为饲料使用 ⑥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销废品收购站回收再利用; ⑦隔油池产生的废油脂使用带盖垃圾桶收集后,委托当地具有资质的废油脂回收机构统一处置; ⑧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