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气 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及施工机械尾气,通过采取施工场地洒水、对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封闭措施,物料堆放要规整并适当遮蔽和覆盖、限制场内车速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 (2)废水 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废水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和洒水抑尘,不外排;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公厕。综上,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体造成的影响较小。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噪声。项目距离财富中心较近,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外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且施工期噪声影响随着施工的终止影响消失。 (4)固废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及时清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可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和回填的按照当地管理部门的要求清运和处置;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使用垃圾桶集中收集,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和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废油罐、废加油机、沾染油类的废物由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处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达到100%,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项目施工期间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及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植被及动物的影响 建设项目拟建场址位于新平县老厂乡老厂街,项目占地范围原有生态环境主要为空地,植被覆盖率较低。且据环评单位所作调查,评价区域内地表无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因此,项目的建设对评价区域植被及动物的影响很小。 (2)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位于新平县老厂乡老厂街,项目建设域内虽地势平坦,但由于施工期间基础打桩扰动地表,降雨季节,地表土壤将受到冲刷。本项目为改建项目,主要拆除原有储油罐,增加油气回收装置及防渗措施。工程量小,施工期较短,储油罐区之外均为水泥硬化地坪,故项目施工期将会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废气 1)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油罐大小呼吸、加油机作业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采取相应措施后,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有机废气落地浓度能够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非甲烷总烃浓度≤4mg/m3的标准要求,储油罐油品贮存小呼吸过程中油气排放可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相关要求,对环境空气质量及各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2)项目发电机设置于发电机房内,仅作停电时备用,使用频率少,燃油废气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项目汽车尾气产生量较小,通过空气扩散和植被吸附后,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4)项目食堂油烟产生量较小,通过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排放的油烟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5)项目垃圾桶和化粪池在营运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异味,产生量较小,呈无组织排放。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化粪池污泥不定期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清掏,加强站内绿化等减小恶臭对环境的影响,经以上处理措施以及大气稀释扩散等作用后,异味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1)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初期雨水、员工生活污水、冲厕废水、地面含油废。 2)设置一个容积不小于5m3的三级隔油池,卸油口、加油区等场地雨水、地面冲洗废水经环保沟收集排至三级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公戛路雨水沟; 3)生活污水:设置一个容积5m3的隔油池和一个容积10m3的化粪池,产生的污水、公厕用水及地面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加油站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表1中旱作作物灌溉标准后回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 (3)地下水 项目通过设置储油罐为双层油罐,防渗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罐池内的空间,采用细砂回填;输油管道采用双层管道;地下储油罐周围设计防渗漏检查通道,且制定专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4)噪声 项目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来往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加油泵及备用发电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通过采取加强加油站各设备的检修维护、发电机置于室内、对于进站加油的汽车禁止鸣笛等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及2类标准的要求,对于周围的保护目标噪声影响较小。 (5)固废 生活垃圾、废弃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化粪池污泥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定期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定时清掏处置;废油泥、废油渣、加油机中更换的滤网集中收集由油罐清洗单位进行清运处置;吸附油污的消防沙及废吸油棉、隔油池废油集中分类收集,暂存于危险暂存间,委托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和处置;沾染油类的废抹布、废手套并入生活垃圾收集至生活垃圾桶,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清运和处置。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固废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在施工场地周围设围障,如挡墙、围墙等; 2)施工期间在施工场地安排人员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3)对料场采取塑料薄膜覆盖,使用时部分掀开,减少暴露面积,降低风动扬尘; 4)施工现场进出道路应进行硬化,并在施工场地车辆出口处设置车辆轮胎清洗装置,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后出场; 5)规范车辆装载方式,杜绝沿路洒漏现象,减少对外环境的影响; 6)进出项目区的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较多,主要采取减速慢行、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小道路扬尘的影响; 7)合理安排施工运输时间; 8)使用商品混凝土。 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地表径流经废水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场地内降尘用水,不外排。 2)施工生活污水较清洁部分并入施工废水一起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内洒水降尘,另一部分生活污水为粪便污水排入附近公厕。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在施工场地周围设围挡,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2)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以此降低磨擦,减小噪声强度; 3)应有步骤安排推土机、装载机作业在短期内完成,以把噪声影响减至最低;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5)将可移动产噪设备布置在远离村庄敏感点一侧,固定机械设备设置隔声操作棚,对靠近敏感点一侧设立临时声屏障; 6)在厂区内禁止鸣笛,减速行驶等措施; 7)装载车辆运输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期; 8)项目混凝土浇筑期间,应工艺要求需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持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向新平县环保局登记备案,并于连续施工之日1天前公告附近居民和单位,并防止扰民纠纷。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开挖弃土石,集中外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2)产生的建筑垃圾采取分类清理收集后部分回用,如钢材和塑料,可回收利用的尽量进行回收利用,对废砖、残余混凝土等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按照相关管理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3)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4)施工期产生的废油罐、废加油机、沾染油类的废物由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处理。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项目施工期应优先修建排水沟、沉淀池,并于施工场界周边设不低于2米高的施工围墙,将产生的地表雨水径流引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外排。 2)尽量避开雨季或下雨天进行土建施工,减少水土流失。 3)规范车辆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车辆产生的粉(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5)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采用集中力量,逐段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6)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以控制工程涉及区的环境污染;施工前预先划定临时用地范围,如:料场、机械停放场等临时工程,明确用地数量的基础备案,以此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不得随意扩大。 7)对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渣以及噪声等,施工期粉尘采取防尘网,喷洒水,薄膜覆盖料场等措施;废水采取沉淀处理后回用;废渣主要为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按照当地管理部门要求进行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处理。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 8)对工程涉及区域内的施工人员,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其保护环境的意识,文明施工,达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9)项目建成后,除部分附属设施、道路外,均被草坪、树木等绿色植被覆盖,使用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种植方式,设置绿化,给项目区内起到美化环境、吸声、降噪、降尘和改善厂区生产环境的目的,有利于对径流水的吸收,有利于水土保持。 (二)运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非甲烷总烃 设置油气回收装置,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组成。 卸油油气排放控制: ①应采用浸没式卸油方式,卸油管出油口距罐底高度应小于200mm; ②卸油和油气回收接口应安装公称直径为100mm的截流阀(或密封式快速接头)和帽盖,现有加油站已采取卸油油气排放控制措施但接口尺寸不符的可采用变径连接; ③连接软管应采用公称直径为100mm的密封式快速接头与卸油车连接; ④所有油气管线排放口应按GB50156的要求设置压力/真空阀,如设有阀门,阀门应保持常开状态:未安装压力/真空阀的汽油排放管应保持常闭状态; ⑤连接排气管的地下管线应坡向油罐,坡度不应小于1%,管线公称直径不小于50mm; ⑥卸油时应保证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密闭。卸油前卸油软管和油气回收软管应与油品运输汽车罐车和埋地油罐紧密连接,然后开启油气回收管路阀门,再开启卸油管路阀门进行卸油作业; ⑦卸油后应先关闭与卸油软管及油气回收软管相关的阀门,再断开卸油软管和油气回收软管。 储油油气排放控制: ①所有影响储油油气密闭性的部件,包括油气管线和所连接的法兰、阀门、快接头以及其他相关部件在正常工作状况下应保持密闭,油气泄漏浓度满足本标准油气回收系统密闭点位限值要求。 ②采用红外摄像方式检测油气回收系统密闭点位时,不应有油气泄漏。 ③埋地油罐应采用电子式液位计进行汽油密闭测量。 ④应采用符合GB50156相关规定的溢油控制措施。 加油油气排放控制: ①油气回收管线应坡向油罐,坡度不应小于1%,受地形限制无法满足坡度要求的可设置集液器,集液器的凝结液应能密闭回收至低标号的汽油罐中; ②加油软管应配备拉断截止阀,加油时应防止溢油和滴油; ③当辖区内采用ORVR的轻型汽车达到汽车保有量的20%后,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应兼容GB183526要求的轻型车ORVR系统; ⑤新建改建、扩建的加油站在油气管线覆土地面硬化施工之前,应向管线内注入10L汽油并检测液阻。 其他: ①正确制定油罐操作规程,尽可能使油罐装满到允许的程度,减少倒罐次数; ②对阻火器、液封油、机械呼吸阀瓣、消防泡沫玻璃室、量油孔,每年应彻底检查两次,应做到气密性符合要求; 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油罐应在早、晚时段收油,收油时要适度加大泵的流量,使油品在收油过程中来不及大量蒸发而减少损耗。 2)汽车尾气通过植物吸收、大气稀释扩散处理。 3)项目食堂产生的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4)项目垃圾桶、化粪池布置在厂区开阔的位置。 2、水污染防治措施 1)设置一个容积不小于5m3的三级隔油池,卸油口、加油区等场地雨水、地面冲洗废水经环保沟收集排至三级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公戛路雨水沟; 2)生活污水:设置一个容积5m3的隔油池和一个容积10m3的化粪池,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加油站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表1中旱作作物灌溉标准后回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加油站各设备的检修维护。 2)对于进站加油的汽车禁止鸣笛。 3)备用发电机置于室内。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生活垃圾、废弃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委托老厂乡集镇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化粪池污泥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抽运和处置; 3)废油泥、废油渣、加油机中更换的滤网集中收集由油罐清洗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4)吸附油污的消防沙及废吸油棉、初期雨水隔油池废油集中分类收集,委托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和处置; 5)沾染油类的废抹布、废手套并入生活垃圾收集至生活垃圾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和处置。 5、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储油罐采用由内、外罐罐壁构成具有双层间隙的双层储罐。罐顶低于周围4m范围内的地面,油罐放置于罐池内,并采用中性砂回填。 2)双层储罐采用专业厂家制作的合格产品。 3与土壤接触的双层储罐外表面,其防腐设计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 3022)的有关规定,且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加强级。 4)双层储罐壁厚大于6mm。 5)双层储罐装设的液位自动监测系统具有油罐渗漏的监测功能。 6)双层储罐装设的液位自动监测系统具有高液位报警功能。 7)双层储罐装设的液位自动监测系统的渗漏检测分辨率应大于0.8L/h。 8)双层储罐装设的高液位报警系统的最高液位设定,满足报警2min后进油量不超过油罐的安全装油液位。 9)场内分区防渗,油罐区为重点防渗区,埋地油罐均为双层罐,每个油罐设置一个罐池,罐池采用混凝土浇筑防渗防渗至少等效 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危废暂存间基础地面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等效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加油棚区和卸油区简单防渗,地面水泥硬化处理。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项目厂界绿化,设置较宽的绿化带,并种植高大乔木。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各运行工序均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